人造地球衛星進入地球陰影,使衛星表面變暗的現象。地球遮擋陽光所形成的地球陰影簡稱地影,地影分為本影區半影區兩部分。衛星進入地影時就會出現衛星食(圖1)。衛星在半影區時還能受一部分陽光照射,進入本影區後則完全處在黑暗中。衛星進出地影的位置是衛星軌道與地影邊界的2個交點。工程中需要給進出地影的時刻及在地影中運動的時間。這些量與衛星軌道、太陽方位有關,可以用數值計算方法和解析方法求出出。衛星進入地影後表面溫度下降,太陽電池不能供電;引起衛星軌道攝動和衛星姿態擾動的太陽輻射壓力消失;衛星不能反射太陽光,地面跟蹤衛星的光學設備(目視望遠鏡、照相望遠鏡等)無法工作。衛星食出現的規律與發射時間有關。不進入地影的軌道稱為全日照軌道。如果初始軌道是全日照軌道,而軌道面旋轉和太陽運動同步,則可以保持全日照軌道。靜止軌道衛星每年進出地影的日子都在春分和秋分前後22天裡,每天發生在它所處經度地方的午夜前後,在春分日和秋分日,衛星在地影內的時間最長,為72分(圖2)。靜止軌道衛星在衛星食開始和結束的日子,可能出現純半影的衛星食。在其他日子衛星進入本影和進入半影同時發生。其他衛星的衛星食情況不像這樣固定。衛星食是衛星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它與航天器熱控制和有些衛星的能源系統關系密切。

圖1 地球陰影和衛星食

圖2 靜止衛星在地影內的時間與日期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