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航太發射場實施衛星及其運載火箭的組裝、檢測、維護、加註燃料、填充壓縮氣體、保障人員器材流動和最後發射衛星(火箭)的塔式結構。當用於導彈(火箭)時,稱為導彈(火箭)發射塔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塔

<

  結構形式和構造 通常采用橫斷面為矩形的鉚接或焊接鋼架結構,固定在發射臺側面,其截面沿塔架高度不變或由上至下逐漸增大。塔頂常設有旋臂式或其他類型的起重機用以吊裝組件。根據發射準備和發射的需要,塔上敷設液、氣、水、空調等管路,動力、控制、通信、電視等電纜及高速電梯和電纜擺桿。在塔的若幹高度設有工作平臺(內平臺和可旋轉外平臺)。外平臺能環抱衛星和運載火箭以利工作。在完成發射準備後,外平臺可以通過鉸接裝置旋轉到塔的兩側。在設有平臺處,塔架腹桿一般采用K形,其他地方可用交叉斜腹桿。

  設計原則 塔架的結構設計與一般塔式結構相同。除考慮自重、風荷載、起重機反力和必要時考慮地震作用,還需要考慮發動機噴出的高溫高速燃氣流對結構的熱燒蝕影響和沖擊動力。另外,還要考慮外平臺在轉動過程中的各種結構效應。

  塔基 可采用獨立式或聯合基礎固定在地面上;亦可設置在重型平板車上連同衛星一起運送到發射地點;還可采用臥放式(其中兩個塔腳與地面鉸接),平時臥放在地面下的隱蔽坑內,發射準備時用液壓機把塔豎起到工作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