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中含有大小不同的兩種相關病毒顆粒,其中小的病毒顆粒即為衛星病毒,大的病毒顆粒稱為輔助病毒。兩者間的抗原性完全不同,其RNA核苷酸序列也無同源性,大的病毒顆粒可自身複製,而小的病毒顆粒不能單獨侵染和複製,須依賴於前者的存在才能侵染和複製,衛星病毒也由此得名。

  衛星病毒並非大的病毒顆粒即輔助病毒所必需,它能幹擾輔助病毒的複製,改變其引起的寄主病狀表現。已發現的衛星病毒僅存在於植物體中,共26種植植物病毒帶有衛星病毒。其中,有的具有編碼自身外殼蛋白的遺傳信息,無此編碼功能的則稱為病毒衛星RNA。因衛星RNA依賴並幹擾其輔助病毒復制,多數還能改變輔助病毒對宿主植物的致病性,故又把衛星RNA視為一種病毒的分子寄生物,與輔助病毒及寄主相互作用,決定植物的病狀。

  衛星病毒在病毒分類學上屬於一種亞病毒。其顆粒呈球狀、直徑17納米,是60個單體蛋白的復制物。衛星病毒的核酸含有兩種類型,即單鏈RNA和單鏈DNA。前者如煙草壞死病毒(TNV)的衛星病毒(sTNV);後者如來自脊椎動物的病毒。按衛星病毒核酸型進行分類,包括:6種植物衛星病毒,23種衛星核酸,10種脊椎動物衛星病毒,3種真菌衛星核酸和1種噬菌體衛星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