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衛星通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電視廣播形式。它利用同步衛星進行電視廣播,能有效地實現電視覆蓋,還具有圖像品質高、性能穩定、傳輸量大等優點,是數位電視與高清晰度電視的重要傳輸手段,也是電視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

  衛星電視包括衛星電視中繼衛星電視直播,前者是作為電視節目的一種傳輸手段,星載轉發功率較小,經衛星中繼的信號由地球站接收並輸入地面傳輸網,進一步由用戶接收;;而後者則是通過衛星直接向地面廣播電視節目,用戶利用室外小直徑的拋物面天線及廉價的衛星電視接收機,就可直接收看衛星發來的電視節目。為瞭實現衛星電視直播,星載轉發器的功率達到數百瓦甚至更大,天線增益高,波束張角小,衛星的姿態控制精度更高,這樣才能實現點對面的衛星電視直播。

  衛星電視廣播系統的組成如圖所示。包括地面發射臺(上行發射臺)、星載轉發器、地球接收站三大部分。

  地面發射臺的任務是把視頻信號調制在上行頻率上,形成射頻電視信號,通過上行路線以空間微波波束發給衛星。星載轉發器安裝在廣播衛星上,用來接收地面發射站發來的信號,並變頻成為下行頻率信號,通過下行線路以空間波束向覆蓋區域發射。同一衛星上可以安裝多個轉發器,可以同時轉發數十路或更多路電視信號供地面接收。地球站有個體接收和集體接收兩種方式,用於接收衛星上傳來的電視節目。

衛星電視廣播系統示意圖

  因為在衛星同步軌道上,即位於赤道上空離地心36 000千米處,能容納的衛星是有限的,如果以3°為間隔分配位置,則最多能容120顆星。發達國傢已搶先發射並占據對本國最有利的位置,加之頻率資源有限,所以世界各國尤其是不發達國傢為合理分配衛星軌道位置及頻段進行瞭不懈的努力,要求制定統一的國際性的衛星廣播規劃。

  國際電信聯盟(ITU),按地形把世界分成三個區域,第一區包括歐洲、非洲、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俄羅斯的亞洲部分、蒙古;第二區包括南、北美洲;第三區包括大洋洲及亞洲大部,並規定衛星電視廣播下行線可使用6個頻段。

  中國處於第三區,國際電信聯盟分配給中國的三個同步軌道位置是東經62°、80°、92°。分配使用的頻段為C波段和Ku波段。C波段頻率范圍為3.7~4.2吉赫,“亞洲衛星”1號就是用此波段。它有24個轉發器,可轉發24個頻道的節目,每個頻道的帶寬為19、18兆赫。Ku波段頻率范圍為11.7~12.2吉赫分為24個頻道。如“亞洲衛星”2號就是采用此波段。由於同步衛星在赤道上空,故對中國各地區接收天線應當面向南方,至於南偏東或偏西,偏多少,仰角是多少,則應根據衛星和接收站的具體位置來確定,並經過認真調整,才能收到正常的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