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用於治療神經系統癥狀和巨幼細胞性貧血疾病的一種水溶性B族維生素。又稱鈷胺素。藥用形式為氰鈷胺,為紅色結晶。在中性或弱酸性水溶液中較穩定,在鹼性或強酸性溶液中可緩慢分解。易被強光或紫外線破壞,遇熱有一定破壞,但快速高溫消毒損失較小。維生素B12缺乏可引起巨幼細胞性貧血惡性貧血))及神經癥狀。

  生理功能 ①作為甲基轉移酶的輔因子,參與蛋氨酸、胸腺嘧啶等的合成:②保護葉酸在細胞內的轉移和貯存。維生素B12缺乏時,紅細胞葉酸含量低,肝臟貯存的葉酸降低。③參與甲基丙二酸琥珀酸異構化的輔酶。

  適宜攝入量 2000年中國提出瞭如下值(毫克/日):0~4個月0.4;5個月至1歲0.5;1~3歲0.9;4~10歲1.2;11~13歲1.8;14歲以上2.4;50歲以上5.0;孕婦2.6;乳母2.8。

  維生素B12缺乏癥和毒性 維生素B12缺乏最多見的原因是缺少內部因子。食物中的維生素B12必須在胃內與內因子結合,才能被小腸黏膜細胞吸收。患某些疾病時,降低瞭吸收,如胃切除、萎縮性胃炎。在需要量增加(妊娠期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慢性腸炎、腹瀉、長期素食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長期服避孕藥可使血清維生素B12含量降低)、乳兒喂養不當等情況下均可出現維生素B12缺乏。大劑量(500毫克)維生素C可能對維生素B12的利用有不利影響。攝取大於1克維生素C的人可能會發生維生素B12缺乏癥。

  維生素B12缺乏的臨床表現有巨幼細胞性貧血及神經系統癥狀等,神經系統並發癥為亞急性脊髓聯合變性,精神抑鬱,記憶力下降,四肢震顫、下肢癱瘓、共濟失調、感覺喪失等。由於維生素B12缺乏使同型半胱氨酸在血中堆積,形成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及對腦細胞的毒性。

  據報道,每日口服高達100微克未見毒副作用。

  營養水平鑒定 除膳食及臨床癥狀外,鑒定方法有:血清維生素B12的測定是最直接的鑒定方法。血清維生素B12的濃度低於100皮克/毫升,即可診斷為維生素B12缺乏(正常值為100~300皮克/毫升)。尿中甲基丙二酸測定是間接方法,維生素B12缺乏時,由於代謝障礙,血中甲基丙二酸堆積,尿中甲基丙二酸的排出量增多,但是葉酸缺乏時並不增加,故可用來區分維生素B12缺乏和葉酸缺乏。還可用血清全轉鈷胺素,血清B12結合咕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測定以及脫氧尿嘧啶抑制試驗。治療性試驗,用維生素B12治療後網織紅細胞上升,同時,骨髓中巨幼紅細胞轉變成正常形態的紅系細胞,即可判斷為維生素B12缺乏。

  食物來源 含量豐富的動物性食品有肝、魚、肉、貝殼類、奶、蛋類、腎等。植物性食品基本不含維生素B12,但民間習慣食用的豆豉和豆腐乳因微生物發酵產生瞭維生素B12,所以可作為維生素B12的食物來源。

  臨床應用 主要用於各種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對惡性貧血療效較好)。此外也用於神經系統疾病(如神經炎、神經萎縮等)、肝炎、白細胞減少癥等,但用量都很大,而療效並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