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化學結構、代謝和功能相近的B族水溶性維生素。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它們都是以吡啶環為核心的化合物,在體內可以互相轉變。三者的鹽酸鹽均為無色晶體,易溶於水,微溶於乙醇和丙酮。由於最初分離出來的是吡哆醇,故一般把它作為維生素B6的代表。

  維生素B6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種維生素,在特殊情況下,例如妊娠期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時,可以出現維生素B6缺乏,表現為神經癥狀、貧血以及癩皮病樣癥狀。

  生理功能 ①參與氨基酸轉氨基反應以及5–羥色胺、γ–氨基丁酸、牛磺酸、多巴胺、組胺、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以及神經激素的合成。維生素B6在體內轉變為磷酸吡哆醛後才具有代謝活性,磷酸吡哆醛是許多酶的輔酶,影響許多代謝過程,例如氨基酸脫羧酶、轉氨酶等的輔酶均含磷酸吡哆醛。維生素B6缺乏時,可有腦電圖異常,出現神經癥狀。②色氨酸生成煙酸過程中,需要維生素B6。故維生素B6拮抗劑(如脫氧吡哆醇、異煙肼、環絲胺酸、青黴胺等)可引起煙酸缺乏癥狀。③參與造血。由於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的活化必須有維生素B6參與,故維生素B6參與瞭δ–氨基–γ–酮戊酸的合成,從而參與瞭血紅素的生物合成。維生素B6缺乏可以導致體內鐵不能被利用而出現低色素性貧血。④影響核酸合成免疫活性細胞和抗體蛋白的合成。因此維生素B6缺乏時,影響DNA合成,對各種抗原的抗體產生能力均下降。⑤調節類固醇激素、脂類代謝及葡萄糖異生作用。

  適宜攝入量 中國提出如下值(毫克/日):0~4個月0.1;5個月至1歲0.3;1~3歲0.5;4~6歲0.6;7~10歲0.7;11~13歲0.9;14~17歲1.1;18~49歲1.2;50歲以上1.5;孕婦及乳母1.9。

  維生素B6缺乏癥和毒性 嚴重的維生素B6缺乏很少見,但輕度缺乏多見。通常與其他B族缺乏存在。表現為面部、前額、耳後、陰囊、會陰脂溢性皮炎。以及舌炎、口角炎、唇炎、貧血、神經癥狀等。幼兒可有腹疼、嘔吐、驚厥、腦電圖異常等。

  孕婦消耗更多的維生素B6,故可能出現維生素B6缺乏(臨床上有人用維生素B6治療孕婦嘔吐)。維生素B6對抗結核藥物異煙肼有拮抗作用。長期用異煙肼治療可以引起維生素B6缺乏癥。女性口服含雌激素避孕藥可引起維生素B6缺乏。此外,酒精中毒也可引起維生素B6缺乏。

  經食物攝入大量維生素B6沒有副作用,但經制劑給大劑量則可引起中毒。主要是感覺神經障礙,中國2000年提出的可耐受的最高攝入量兒童為50毫克/日,成人為100毫克/日。

  營養水平鑒定 根據臨床表現、病史、服藥情況等可鑒定,也可進行實驗室生化測定鑒定。鑒定方法甚多,如色氨酸負荷試驗以及血液維生素B6的測定。

  食物來源 動、植物食物中均含有維生素B6,動物性食物相對含量稍高些。酵母含量最高。

  臨床應用 ①維生素B6參與氨基酸及脂肪的代謝。用於防治因大量或長期服異煙肼而引起的周圍神經炎,減輕抗癌藥和放射治療引起的胃腸道反應(如嘔吐)。②用於妊娠期嘔吐、糙皮病(與煙酰胺合用)。③可刺激白細胞的生成。用於白細胞減少癥。④局部塗搽用於痤瘡、酒渣鼻、脂溢性濕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