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秦姬姓諸侯國。西周初,周公平定東方殷商故土的叛亂活動後,任命其弟康叔封坐鎮河、淇間以控馭東方。他對康叔諄諄告誡的治國方針,均保存在《尚書》的《康誥》、《酒誥》、《梓材》等名文中。叔封初封於康(今河南禹州西北),銅器銘文中常見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或其子嗣,後不知何時改康為衛。西周末年,衛武公在政治上甚為活躍,周平王東遷也曾得到他的支持。春秋之初,衛國仍是東方的大國。衛懿公九年(前660),衛被狄人攻滅,僅剩遺民5 000餘人在宋的資助下寄居於曹(今今河南滑縣東)。接著,齊桓公率諸侯修築楚丘(今河南滑縣東),幫助衛在此重新建國,並派一支齊軍駐守保護。衛文公(前659~前635年在位)艱苦創業,發展生產,到晚年軍力增長十倍,後又吞滅邢國(今山東聊城),國勢復興。衛成公六年(前629),衛為避狄人侵擾,再遷帝丘(今河南濮陽西南)。經百餘年休養生息,重又呈現出經濟繁榮的景象。進入戰國,衛遭到趙的不斷蠶食,國土日削,政治上也日趨腐敗,衛成侯(前361~前333年在位)被稱為“聚斂計數之君”,行將自取滅亡。但衛的滅亡將破壞趙、魏間的均勢,所以魏國攻趙救衛,使衛僥幸保存下來,成為魏國的附庸。秦王政六年(前241),秦攻魏,占領濮陽一帶,設置東郡。衛國遂遷徙到野王(今河南沁陽),轉受秦的保護。秦二世元年(前209),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成為最後滅亡的周代封國。

康侯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