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心學傢,泰州學派的創立者。初名,王守仁取《周易·艮卦》之義為其更名。字汝止,號心齋。泰州安豐場(今江蘇東臺)人。出身貧寒,11歲時不得不輟學。《年譜》記載,25歲時客山東謁孔廟,“奮然有任道之志,歸則日誦《孝經》、《論語》、《大學》”。由於受教育條件有限,他為學不泥傳註,註重體認,“信口談說”。正德十五年(1520),他拜王守仁為師,其後又“時時不滿其師說”(《明儒學案·泰州學案》),甚至“往往往駕師說之上”(《明史·王艮傳》),王守仁訓稱“吾黨今乃得一狂者”(《心齋王先生全集》卷五)。

  王艮授徒講學獨樹一幟,開創瞭獨具特色的泰州學派。他講學的對象是若農若賈的平常百姓,在下層民眾間影響很大。《易傳》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王艮認為“百姓日用即道”,強調“愚夫愚婦,與知能行便是道”,聖人之道,並無異於百姓日用。故王艮教人,則在使人認識到“百姓日用即道”,並在日用之中來學習和體會聖人之道。

  在道德修養上,王艮強調“安身立本”。提出有名的“淮南格物說”。他以格物之“格”就是格式之“格”,即所謂“絜矩”。我身是個矩,天下國傢是個方,用身之矩量度天下國傢之方,便知方之不正是由於矩之不正。所以隻可去正矩,不必在方上求。矩正則方正,方正則成格,這就是格物的意義,要知道自身是天下國傢之本,應該以天地萬物依於己,而不要以己依於天地萬物。

  王艮的主要著作有《明哲保身論》、《樂學歌》、《格物要旨》、《勉仁方》等,後人編為《明儒王心齋先生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