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哲學傢,政論傢。字節信。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人。年少好學,出身寒微,與馬融張衡等友善,性耿直,與世俗不合,不得升遷,憤懣不平,終生隱居,發憤著書30餘篇,因不願顯名於世,故書名曰《潛夫論》。全書以《贊學》始,以《五德志》敘帝王世系、《志氏姓》考譜牒源流而終。其餘諸篇分題論述封建國傢的用人、行政、邊防等內外統治策略和時政弊端,兼及批評當時迷信卜巫、交際勢利等社會不良風氣氣。“其指訐時短,討謫物情,足以觀見當時風政”(《王符傳》),而在思想上則“折中孔子,而復涉獵於申、商刑名,韓子雜說”(汪繼培《箋〈潛夫論〉序》),大致以儒為體,以法為用。認為法律是人君駕禦人民的工具,是權力的體現,但治民心尚需實行“德化”,立法不可以懲罰為目的,而要“勸善消罪”。所以《文心雕龍》歸之“諸子”,《隋書·經籍志》入於“儒傢”。在文學上,王符主張文章以載“教訓”,要“遂道術而崇德義”,批評當時學者“好語虛無之事,爭著彫麗之文,以求見異於世”;認為詩賦應“頌善醜之德,泄哀樂之情”,要“溫雅以廣文,興喻以盡意”,批評當時文人“茍為饒辯屈蹇之辭,競陳誣罔無然之事,以索見怪於世”(《務本》)。《隋書·經籍志》著錄10卷,今存。有清人汪繼培《潛夫論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