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越南發生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愛國維新運動。主要領導人潘佩珠與潘周楨。勤王運動失敗後,接受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影響的越南愛國知識份子主張走維新道路。1904年5月,潘佩珠在廣南省創建秘密組織,推舉阮朝皇室、畿外侯彊柢為會長。首次會議決定,發展會員,籌集經費,準備武裝暴動,並出國求援。1905年開展“東遊運動”,組織大批越南青年赴日本留學。1906年2月,在中國廣州召開會議,正式成立越南維新會,並制定章章程,規定以“驅逐法賊,恢復越南,建立君主立憲國”為政綱。同年,潘佩珠在日本與潘周楨多次交談,兩人在開民智、重教育、派青年出國留學和開展新文化運動方面意見一致,但在政見上存在分歧:潘佩珠主張暴力反法,建立君主立憲制;潘周楨則反對暴力和君主制,主張民治。1906年9月,潘周楨上書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總督保羅·博要求改革。1907年3月,進步人士在河內開辦東京義塾,免費招生,普及教育,大力宣傳新思想、新文化,反對科舉制,主張註重實業、革除封建陋習、樹立新的生活風尚。其影響遍及越南北部及中部。在潘周楨和黃叔抗領導下的中部維新運動,掀起瞭向舊禮教、舊習俗開戰,興辦新學,使用國貨,振興實業的浪潮。1908年初,中部農民抗稅鬥爭高漲,猛烈沖擊殖民統治。為鎮壓越南人民愛國運動,法國殖民當局於1907年11月下令封閉東京義塾。1908年3~5月,又派軍隊鎮壓中部人民鬥爭,殘殺數百人,逮捕瞭潘周楨和黃叔抗等領導人。同年6月,殖民當局與日本政府勾結,解散越南留日學生組織。1909年潘佩珠等被逐出日本,東遊運動夭折。維新運動結束後,潘佩珠等人在中國辛亥革命影響下,於1912年改組越南維新會,建立越南光復會,走上建立民主共和國的革命道路。

  

推薦書目

 梁英明. 近現代東南亞.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