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命名為亞烷基三苯基磷烷。把羰基化合物轉變為碳–碳雙鍵化合物的有機合成試劑。著名的維蒂希試劑是膦葉立德。羰基轉變為碳–碳雙鍵,在有機合成特別是在天然產物的合成中,是一種重要的和非常有用的基本轉變反應。

  簡史 1953年,E.G.維蒂希等首先發現亞甲基三苯基膦和二苯酮反應,得到不對稱的二苯乙烯

Ph 3P═CH 2 Ph 2C═CH 2+Ph 3P═ O 這一發現引起有機合成化學傢的重視,經過近50年的努力,在有機合成化學領域中,獲得豐富和有重大意義的結果,並廣泛地應用於天然產物的合成。因而,維蒂希和 H.C.佈朗於1979年分享瞭諾貝爾化學獎。

  結構 可用下列兩種共振結構來表示:

Ph 3P═CR′R″ ←─→ Ph 3P─CR′R″ 前者稱 葉侖,後者稱 葉立德。由於葉立德碳上帶有負電荷,是一種很強的 親核試劑,可以和多種多樣的 親電試劑反應,使得維蒂希試劑和反應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並廣泛地應用於天然有機化合物的合成。維蒂希試劑可以分為三類:①活潑的維蒂希試劑(R′和R″為烷基)。②半穩定的維蒂希試劑(R′和R″中有一個為吸電子基團)。③穩定的維蒂希試劑(R′和R″為吸電子基團)。

  應用 通常維蒂希反應需要三步,即鹽的制備、葉立德的制備和與羰基化合物反應。近年來,發現在催化劑(包括鈀、鋅等)和正–三丁基膦(胂)的存在下,醛可以和溴代乙酸酯“一鍋”直接反應,合成碳–碳雙鍵。大大簡化瞭維蒂希反應,把三步壓縮成一步,並且是立體專一性的烯化方法。

  發展 由於分子中引入氟原子或三氟甲基後,分子的生理活性可以大大地增加。因而含氟葉立德亦引起合成化學傢的興趣。葉立德的反應中心在葉立德碳上,對含氟葉立德來講,由於全氟烷基拉電子的結果,使含氟葉立德的反應活性大大地降低,以至於不能和羰基化合物反應。

  可是,含氟β–酮基鹽,由於全氟烷基(Rf)拉電子的結果,有另一個反應中心,親核試劑可以進攻鄰接於全氟烷基的羰基碳原子,接著發生消去三苯基氧膦,可以合成含氟烯烴:

開創這反應的新設想是巧妙地應用全氟烷基強吸電子的性質,使鄰接羰基碳帶電正性,便於親核試劑的進攻,接著消去三苯基氧膦而形成碳–碳雙鍵化合物。親核試劑可以是各類金屬試劑。如有機鋰試劑、有機鋅試劑、有機鎂試劑等。這樣這類反應的應用范圍就更加廣寬。

  在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不飽和天然有機化合物中,立體化學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往往隻有一種異構體有生理活性。利用改變維蒂希試劑的結構,改變反應的條件,包括溶劑、添加劑等因素,以期獲得需要的異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