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射電天文學傢。生於福建福州。1943年在重慶畢業於馬尾海軍學校。1945年赴英國皇傢海軍學校留學,主修造船。1950年改攻天文,進入倫敦大學天文臺進行研究工作,1953年回國。先後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研究員(1979)、臺長(1979~1987),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副主任(1981~1993)、主任(1994~1996)。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1985~1989)、中國天文文學會名譽理事長(1989)。

  回國後,王綬琯在紫金山天文臺參加恢復天體物理觀測工作,在上海徐傢匯觀象臺負責提高授時精度的任務。1958年,參加北京天文臺籌建工作。主持建成太陽米波多天線幹涉儀(1967)、分米波復合幹涉儀(1974)、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1984)。20世紀90年代,他與蘇定強等共創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的初步方案,又提出並推進脈沖星實測研究項目。為創建中國射電天文研究等方面作出貢獻,是中國現代天體物理學的奠基者之一。1985年獲國傢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