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醫學傢、中國核醫學奠基者。福建福州人。生於日本千葉。1938年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1939~1940年中央大學理學院化學系研究助理。1940~1946年任貴陽醫學院講師、貴州大學副教授。1946年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藥理學。1948年和1949年在美國艾奧瓦大學獲碩士、博士學位。1950~1951年任艾奧瓦大學放射性研究所副研究員。1951年起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副教授、教授。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教授、中國核醫學會主委、《中華核醫學雜誌》主編、、國際核醫學聯盟委員。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及生物學部常委。主持合成近200種放射性藥物及生物示蹤劑。合成碘代膽固醇。用雙標記呼氣試驗快速鑒別胰源及腸源脂粒。用氘標記多種中藥有效成分並進行質譜分析(見質譜法)。創建並推廣中國多項核醫學技術。主編《核醫學與核生物學》等專著15部,發表論文20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