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指粘土磚。以粘土(包括葉巖、煤矸石等粉料)為主要原料,經泥料處理、成型、乾燥和焙燒而製成。粘土磚按生產工藝不同,分為機制磚和手工磚;按構造不同分為實心磚和空心磚,空心磚又可分為承重和非承重兩種;按顏色不同分為紅磚、青磚和其他顏色磚;按用途不同分為砌牆磚、地磚、望磚、吸聲磚等。外形除矩形六面體外,根據要求可生產成各種異形體,以適應不同工程的需要。

  沿革 粘土磚在中國歷史悠久,早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就陸續創制瞭長方形或方形粘土薄磚、大型空心磚、斷面成幾字形的花磚、長方形凹槽磚和欄板磚等,並在磚的表面模印各種花紋和幾何圖案。秦漢時期(公元前3世紀~公元3世紀)制磚的技術和生產規模以及磚的質量和花式品種都有顯著的發展,世稱“秦磚漢瓦”(圖1)。粘土磚的使用范圍也從砌築墓穴發展到建築寺塔、城墻、街道、宮殿乃至民間建築物。宋應星編著《天工開物》(1637年)所載的燒磚工藝,已包括有使用木柴或煤炭燒磚的窯型結構、磚坯堆疊法、火候控制、磚質鑒別以及采用水飲窯燒制青磚,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生產流程。

  生產工藝 包括泥料處理、坯體成型、磚坯幹燥和焙燒等過程。

  泥料處理 根據粘土的性質和生產的產品確定,一般是自然風化、困泥或使用齒槽棍破碎機、對輥破碎機、雙軸攪拌機加工處理。生產高質量空心磚要采用濕法輪碾機、高速細碎對輥機,使泥料均化,改善成型性能,必要時須經除石機、凈化器、過濾對輥機等除去雜質。

  坯體成型 除人工木模成型外,機械成型一般有塑性擠出成型、半硬塑擠出成型和半幹壓成型三種。中國普遍采用塑性擠出成型法,空心磚采用真空擠出成型。

  磚坯幹燥 有自然幹燥和利用磚窯餘熱幹燥等。現在普遍采用小斷面隧道式幹燥室。

  焙燒 磚坯在焙燒過程中,從低溫到高溫經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粘土礦物經過脫水、分解和燒結階段,在950~1050°C范圍內燒成。焙燒窯有間歇式、半連續式和連續式三類。間歇式窯,即老式倒焰窯通稱土窯,有方窯、罐窯、圍窯、馬蹄窯等;半連續式窯有串窯;連續式窯有輪窯和隧道窯,個別地方還有曲線窯。在隧道窯中按工藝不同又有一次碼燒(碼坯、焙燒)和二次碼燒之分。連續式窯一般隻燒制紅磚,間歇式窯可兼燒紅磚或青磚。燒磚燃料主要為煤,也有的用柴草、天然氣或其他燃料。除用燃料焙燒磚坯外,還有一種內燃燒磚工藝,即是將劣質煤或含一定發熱值的工業廢渣粉末,與粘土摻和攪拌、成型,焙燒時主要依靠坯體內的可燃物質發熱燒結磚塊。內燃磚是中國50年代燒磚技術的一項重大革新,對節能有重要意義,目前已為各大、中型制磚廠普遍采用。

  技術要求 中國標準規定:

  尺寸 普通磚為矩形六面體,一般尺寸為240×115×53毫米。

  外觀 根據尺寸偏差、彎曲、缺棱、掉角、裂紋分為一等和二等兩個等級。

  強度 磚在砌體中主要是承受壓力,要求具有一定強度,根據其抗壓強度大小分為200、150、100、75、50等五個標號,磚的抗折強度和抗壓強度之比為1:(3~5)。

  此外,抗凍性(吸水飽和的磚,在-15°C下經15次凍融循環,其重量損失不超過2%,裂紋長度不超過規定值),吸水率(一般為15~27%)以及石灰爆裂和泛霜等,對磚的使用也有重要影響。

  用途 粘土磚的最大特點是可以就地取材,價格便宜,經久耐用,還有防火、隔熱、隔聲、吸潮等優點。因此,在建築工程中廣泛用於砌築承重和非承重墻體、樓板、屋面、外墻飾面及柱、墩、拱、爐灶、窯體、煙囪、溝道及基礎等。廢碎磚塊還可以再次利用作混凝土的集料等。

  為瞭改進普通粘土磚塊小、自重大、耗土多等缺點,正向輕質、高強度、空心、大塊的方向發展。有些國傢的空心粘土磚產量已占磚總產量的50~90%,空心磚尺寸達490×300×200毫米,大型樓板空心磚可達700×250×200毫米,壁厚僅6~7毫米。豎孔承重空心磚孔洞率一般為25~30%,水平非承重空心磚孔洞率一般為40~60%,承重空心磚的標號可達300~600號。

  中國目前生產的空心磚,豎孔承重空心磚孔洞率為15%以上,主要規格有240×115×90毫米,190×190×90毫米和240×180×115毫米等,標號為200、150、100、75四種,主要用於砌築六層以下建築物的承重墻;水平空心磚的孔洞率一般為30%以上,主要規格有290×290×115及150毫米和240×115×240毫米,容重為1000~1100公斤/米3,用於非承重墻或作為鋼筋混凝土預制空心磚墻板,空心磚樓板和空心磚檁條的填充體。此外還有拱殼空心磚(圖2)和花格空心磚等。

  

參考書目

 劉敦楨主編:《中國古代建築史》,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