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石料建造的橋樑。有石樑橋和石拱橋,歷史都很悠久(見橋樑工程發展史)。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石樑橋有洛陽橋和虎渡橋。由於石樑抗彎能力較差,現已隻能在人行橋或涵洞中使用。石拱橋不僅在歷史上有過輝煌成就,在現代鐵路和公路橋上也發揮一定作用。著名的中國河北趙州橋至今仍然完好(見彩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50~60年代修建瞭大量的鐵路石拱橋,如成(都)昆(明)線的老昌溝一線天橋,跨度達54米。在中國山區的公路,石拱橋一直是一種常用的橋型,最大跨度已達116米(見橋橋梁工程)。

趙州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凈跨37.02米,是世界上著名的單孔空腹式石拱橋,建於595~605年

  石拱橋的外形美觀,養護簡便,可以就地取材,特別在石料供應方便、工價低廉的地區,修建跨度不大的石拱橋,是比較經濟的。但石拱橋為實體重型結構,跨越能力有限,拱石的開采、加工、砌築等均不易機械化,需要的勞動力較多,工期較長,使其發展受到一定限制。

  石拱橋的主要承重結構為拱圈。拱上結構用石砌側墻並在墻間填料者稱實腹式拱橋;在拱圈上加築小拱的稱空腹式拱橋。拱圈一般用拱石在剛度較大的拱架上砌築;也有以片石砌塊或弧形板石代替拱石的。拱圈內的砌面應垂直於拱圈的內弧,相鄰兩排拱石須有錯縫。跨度大於10米的石拱橋,須采用分段法對稱砌築拱圈;分段的位置和砌築的順序,應使拱架受力均衡,變形最小。跨度較大的石拱橋,因拱圈較厚,可采取分層砌築;先砌底層,待其合龍和拱架共同承重後,再砌上層。每層可用分段和預留空縫相結合的方法施工。

  

參考書目

 羅英:《中國石橋》,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