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輕集料配製成的、容重不大於1900公斤/米3的輕混凝土,也稱多孔集料輕混凝土。

  輕集料混凝土按輕集料的種類分為:①天然輕集料混凝土。如浮石混凝土、火山渣混凝土和多孔凝灰巖混凝土等。②人造輕集料混凝土。如粘土陶粒混凝土、葉巖陶粒混凝土以及膨脹珍珠巖混凝土和用有機輕集料製成的混凝土等。③工業廢料輕集料混凝土。如煤渣混凝土、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和膨脹礦渣珠混凝土等。

  按細集料種類分為:①全輕混凝土。采用輕砂做細集料的輕集料混凝土。②砂輕混凝土。部分或全部采用普通砂作細集料的輕集料混凝土。

  按其用途分為:①保溫輕集料混凝土。其容重小於800公斤/米3,抗壓強度小於5.0兆帕,主要用於保溫的圍護結構和熱工構築物。②結構保溫輕集料混凝土。其容重為800~1400公斤/米3,抗壓強度為5.0~20.0兆帕,主要用於配筋和不配筋的圍護結構。③結構輕集料混凝土。其容重為1400~1900公斤/米3,抗壓強度為15.0~50.0兆帕,主要用於承重的構件、預應力構件或構築物。

  輕集料混凝土具有自重輕、保溫隔熱和耐火性能好等特點。結構輕集料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最高可達70兆帕,與同標號的普通混凝土相比,可減輕自重20~30%以上,結構保溫輕集料混凝土是一種保溫性能良好的墻體材料,其熱導率為0.233~0.523瓦/(米·開),僅為普通混凝土的12~33%。輕集料混凝土的變形性能良好,彈性模量較低。在一般情況下,收縮和徐變也較大。輕集料混凝土的彈性模量與其容重和強度成正比。容重越小、強度越低,彈性模量也越低。與同標號的普通混凝土相比,輕集料混凝土的彈性模量約低25~65%。

  輕集料混凝土大量應用於工業與民用建築及其他工程,可收到減輕結構自重;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節約材料用量;提高構件運輸和吊裝效率;減少地基荷載及改善建築功能(保溫隔熱和耐火等)等效益。因此,在20世紀60~70年代,輕集料混凝土的生產和應用技術發展較快,主要向輕質、高強的方向發展,大量應用於高層、大跨度結構和圍護結構,特別是大量用於制作墻體用的小型空心砌塊。中國從50年代開始研制輕集料及輕集料混凝土,主要用於工業與民用建築的大型外墻板和小型空心砌塊,少量用於高層和橋梁建築的承重結構和熱工構築物。

  

參考書目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混凝土研究所等譯:《國外輕骨料混凝土應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