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單位在橋樑設計任務書中所提的要求(如車輛或列車荷載、行車道寬或股道數、橋下通航淨空、設計規範等),在橋渡設計的基礎上,針對當時當地造橋條件,為指定的橋位提出各種可能採用的橋式方案(包括橋式、主要尺寸、工程量、主要施工方法、造價、工期、優缺點等),擇優推薦於建設單位的全部工作。它是橋樑結構設計的前奏。

  進行橋式方案設計需著重研究的造橋條件是:①地質,它將影響墩臺基礎的位置、類型、深淺、尺寸、施工難易,推力式橋能否采采用,以及砂石料能否就近取給等;②地形,影響到墩臺和橋身高度、施工場地佈置、施工運輸、橋跨長度,以及深谷能否一跨跨越等;③氣象及水情,影響到每年適宜施工時間的長短及施工費用(如冬季需否防寒設施、雨季是否窩工等);④材料、機具、裝備的供應,影響到造橋材料和施工方法;⑤技術力量和熟練工人的配備,決定著所能達到的技術水平;⑥工期,如工期過緊,將迫使某些需要工期長的方案放棄;⑦在橋梁施工階段對現有交通的處理,如跨河橋的橋下通航、跨線橋的橋下交通、地道橋的橋上運輸等,對橋式及施工方法也會有決定性影響;⑧橋梁建築藝術要求,對城市、市郊和風景區的橋,尤其要考慮和周圍環境的協調。

  在橋梁上部結構方案中,對中等跨度橋梁,一般需考慮預應力混凝土橋、混凝土拱橋、鋼實腹梁橋、鋼桁架梁橋等;跨度更大的還需考慮斜張橋、鋼拱橋、懸索橋等;跨度小的,石拱橋也可列為方案。若有橋梁標準設計可用,則在方案設計中不可不列。若有條件能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橋式時,更應從推進技術發展和獲得長遠經濟效益等方面考慮,積極推薦。

  橋梁下部結構方案,當依據橋址、地形、水深、覆蓋層厚度、持力層的性質和洪水流速、流冰、以及有無漂浮物等情況,來選擇基礎和墩臺的形式和位置。

  橋梁上部結構每延米的工程數量將隨跨度的增大而劇增,但下部結構並不這樣。所以,當下部結構的造價較低時,宜減小跨度,借使總造價較低。在河面不寬處,可用三跨跨越,且將中跨佈置得較大,以滿足通航要求。若河面較寬需采用更多跨數而航道或深水河槽並不穩定時,宜在主槽范圍內設等跨。河灘設置路堤易受水害,現今常改用引橋。

  對於所提出的每個橋式,可參照已有資料估算工程數量。在資料不足時,要按照所指定的荷載,為所提橋式進行粗略的內力分析,定出主要截面,再估算工程數量,然後在考慮施工方法的情況下估算造價及工期。

  對顯然較差的橋式方案,可隨時舍棄。對較好的幾個方案,應就下列幾項評比:①造價;②材料用量,特別是緊缺材料用量;③工期;④運營質量(如能否適應高速行車)及預期養護費;⑤美學考慮;⑥勞動力總耗用量。評比指標盡量用數字表示,但這些數字難期精確,當差別不大時,不應隻憑數字作決定。方案編制單位應根據所作的評比提出推薦意見,建設單位將以方案編制單位所提供的材料和意見作為決策的一項主要依據。

  

參考書目

 鐵道部大橋工程局:《武漢長江大橋技術總結》,人民鐵道出版社,北京,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