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區建造橋樑,為使其對可能發生的地震有足夠安全,或減輕震害而便於修復,要研究橋樑結構抗震。其內容包括橋樑震害宏觀調查,橋樑結構的抗震設計和抗震措施。

  橋樑震害 地震經常發生,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可達數百萬次,但其中絕大多數是小地震,不為人們所感覺,隻有極少量震級M(見地震烈度)在5級以上的較強烈的地震會造成災害,平均每年隻有十多次。如中中國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6秒在唐山豐南的強地震(M=7.8),該地區公路中等跨度簡支梁橋的震害大都是擺柱式支座傾倒、固定支座齒板剪脫滑出,有的是墩臺傾斜,樁柱式墩的基樁折斷,甚至墩倒梁落(見圖);而柔性樁墩的雙曲連續拱橋的震害多為主拱圈和拱上建築的小拱圈嚴重開裂,個別有主拱圈拱起而嚴重破壞。該地區的鐵路橋梁因橋墩基礎較好,側向剛度較強,震害嚴重程度比公路橋稍輕,如墩臺沿施工接縫處開裂或被剪斷,鋼支座的錨固螺栓被拉出而移位,但落梁事故較少。在其他多地震國傢如日本,橋梁震害也以中小跨度的橋梁為多。日本1964年7月新潟地震(M=7.5)時,昭和大橋因河床土層液化導致墩臺基礎大規模下沉而落梁。大跨度的懸索橋和斜張橋尚無因地震墜落的事例,但在日本一些輕便懸索橋有塔柱折斷,纜索破壞的震害。近年來在多地震國傢如日本、美國都積極開展這類大跨度橋梁結構的抗震研究。中國也正在研究地震區天津市郊建造大跨預應力混凝土斜張橋的抗震性能。

橋梁震害圖

  橋梁震害的直接起因是:①在強烈地震時,地形地貌產生劇烈的變化(如地裂、斷層等),河流兩岸地層向河心滑移等導致橋梁結構的破壞;②地震時河床砂土液化,地基失效,橋梁墩臺基礎大量下沉或不均勻下沉引起的破壞;③在地震慣性力作用下,導致橋梁結構某一部分產生的內力或變位超過結構構造和材料強度所能承受的限度,從而發生不同程度的破壞。

  橋梁結構抗震設計 在震害宏觀調查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探求橋梁結構震害的規律,據以作出橋梁結構抗震設計的規定。多地震國傢,以及中國都制定、頒佈瞭和工程有關的抗震設計規范,如《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1977年試用)和《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1978年試用)。

  ①地震區橋位和橋型選擇。橋位應選擇在對抗震有利的地段,盡可能避免選擇在軟弱粘性土層、可液化土層和地層嚴重不均勻的地段,特別是發震斷層地段。如必須設置在可液化或松軟土層的河岸地段時,橋長應適當增長,將橋臺置於穩定的河岸上,而橋墩基礎要加強。橋型要選擇抗震性能好、整體性強的結構體系,如連續梁,無鉸拱等。如中國趙州橋,系石拱橋,地處多地震區,建橋1300多年以來,經歷多次強烈地震,猶屹立未毀。如在軟土地基上選用簡支梁或懸臂梁體系(帶有掛孔)時,應在構造上加強防止落梁的措施。墩臺結構應選用整體性好的結構形式。基礎要埋入穩定土層內。

  ②設計烈度。地震時,各地區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程度,稱地震烈度,以度表示。某一地區今後一定的時期內,可能遭到的最大地震烈度稱基本烈度(一般為百年一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各地區的基本烈度由國傢制定並標明在全國地震烈度圖上。工程結構抗震設計所采用的地震烈度稱設計烈度,一般在橋梁結構的抗震設計中即按基本烈度取用,特別重要的結構要經過有關權限單位批準後可提高一度作為設計烈度。根據大量震害調查的事實表明,在基本烈度7度以下,橋梁震害極為輕微,因而,規范中規定橋梁結構抗震設防的一般起點為基本烈度7度,最高9度。7度以下,結構不必進行抗震設計,高於9度或有特殊抗震要求的新型結構要專門研究它的抗震設計。

  ③設計方法。對一般橋梁工程,則按規范所規定的簡化方法進行結構抗震設計。中國規范是采用反應譜理論(見地震作用),即根據設計烈度,以簡便的地震荷載系數計算地震慣性力,作為地震荷載,然後以一般結構靜力設計計算步驟求得結構最大內力和變位,使其控制在規范容許值的范圍內來確保結構的抗震安全。

  對大跨度或特別重要的橋梁結構,應對結構進行地震動力分析(地震反應分析)。分析的方法一般是直接根據建橋地區在強震時地面運動的加速度記錄,依照動力學的原理,應用電子計算技術,對結構作地震動力分析計算。對於已經建成的橋梁結構,如不滿足現行規范抗震設防的要求,也可通過結構地震動力分析作進一步的抗震鑒定和決擇最優加固方案。

  在強烈地震區,為瞭經濟,結構抗震設計可以容許結構局部出現不太嚴重影響使用和易於修復的塑性變形、裂縫或損壞;但為瞭安全目的,則要力求主要承重結構即使遭受嚴重損壞也不致倒塌,以減少生命財產的損失。

  橋梁結構抗震措施 為防止或減輕震害,提高結構抗震能力,對結構構造所作的改善和加強處理,通常稱為抗震措施。各國的工程結構抗震規范對此都有明確的規定。對於橋梁結構,這些措施可歸納為:①對結構抗震的薄弱環節在構造上予以加強;②對結構各部加強整體聯結;③對梁式橋,要在墩臺上設置防止落梁的縱、橫向擋塊,以及上部結構之間的連接件;④加強橋梁支座的錨固;⑤加強墩臺及基礎結構的整體性,增強配筋,提高結構的延性;⑥對橋位處的不良土質應采取必要的土層加固措施;⑦須特別重視施工質量,如施工接縫處的強度保證等;⑧在重要的大橋上,必要時需采用減震消能裝置,如橡膠墊塊,特制的消能支座等。

  

參考書目

 李國豪主編:《工程結構抗震動力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