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貫並埋設在路堤中的供排泄洪水、灌溉或交通使用的管道或管理。但按中國公路橋涵設計規範中規定:多跨橋樑的總長小於8米,或單孔跨度小於5米者,也稱涵洞。在半填半挖的路基上,為排泄側溝積水,常在相鄰軌枕之間(淨距約0.3米) 修築一孔或多孔的鋼筋混凝土過水明渠,也屬於涵洞範圍,有時和涵洞一併稱為涵渠。

  涵洞按其截面形式,分為圓形、箱形和拱形,分別簡稱為圓涵(或管涵)、箱涵和拱涵。涵洞過水截面上的最大水準尺寸為涵洞的孔徑,如圓涵涵是以其內徑為孔徑,而箱涵、拱涵的孔徑為其兩側邊墻間的凈距。

  過水涵洞進出口兩端設圬工端墻、翼墻和用片石鋪砌的錐體,借以將涵洞兩端和路堤邊坡銜接起來,防止路堤邊坡、坡腳受水流侵蝕而坍塌;溝床和附近路堤坡面也要鋪砌以防沖刷(見圖)。錐體還有引導水流順利流經涵洞向下宣泄的作用。非巖石地基的涵洞,每隔2~5米,還應設沉降縫。

  圓涵可用不同材料的管節鋪設在基礎上。預制鋼筋混凝土管、鑄鐵管、波紋鐵管等,均可做圓涵管節。鑄鐵管和波紋管價格較高,隻宜用於小孔徑圓涵,且使用壽命不如預制鋼筋混凝土管長,中國很少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管節經久耐用,應用最為廣泛,但隨著管徑增大,鋼筋用量劇增,自重隨之增大,使管節運輸安裝增添不便,因此孔徑常在2米以內。圓涵施工簡便迅速,穿過鐵路、公路而流量不大的溝渠一般均適宜采用圓涵,因此,鐵路、公路工程所用圓涵座數總是很多的。箱涵孔徑較小時也可用預制鋼筋混凝土箱形節段建成。孔徑較大的箱涵和各種孔徑的拱涵,通常都先用砌石或灌築混凝土修築基礎和邊墻,而後在邊墻上鋪設預制鋼筋混凝土蓋板形成箱涵(稱蓋板箱涵),或砌築拱圈形成拱涵。箱涵和拱涵孔徑可達3~6米。也可以兩孔並列,以獲得更大的排洪能力。交通用涵洞的孔徑大小和最小凈高應根據交通要求確定,一般采用箱涵或拱涵。過水涵洞的孔徑應根據最大流量來確定。

  涵洞承受的荷載包括路堤土體重量給予涵身的壓力和列車、車輛重量通過路堤土傳到涵身的壓力。涵洞頂面承受豎向壓力,兩側承受側壓力。其各部分截面尺寸應根據上列荷載計算決定。各種涵洞現均有標準設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