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稱抗風牆或抗震牆,房屋或構築物中主要承受風或地震產生的水準力的牆體,一般用鋼筋混凝土做成。

  分類及適用範圍 剪力牆包括平面剪力牆和筒體剪力牆兩大類。

  平面剪力牆 ① 周邊有梁、柱的剪力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多層、高層建築中,為增加房屋的剛度、強度及抗倒塌能力,可在某些部位的框架中佈置置這種剪力墻。

  周邊有梁、柱的剪力墻又可分為現澆的和預制裝配的。現澆剪力墻周邊的梁、柱(即框架)與墻體混凝土同時澆築,整體性好。預制裝配剪力墻的梁、柱為預制構件,在現場裝配,墻板可預制或現澆,連接構造及施工較復雜。

  ② 側邊有柱的剪力墻。在板柱結構(如升板結構、無梁樓蓋體系等)中,為提高結構抗風、抗震性能,有時需在有些柱之間設置剪力墻。此種墻體僅在側邊有柱,而相連的樓板無梁。此外,在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中,為瞭施工方便,也可做成側邊有柱的剪力墻,即將樓板直接擱在墻上,墻內設置構造暗梁。

  ③ 周邊無梁、柱的剪力墻。也可分為現澆的和預制裝配的。現澆剪力墻多采用大模板或滑模施工,結構的剛度大、強度高、結構傳力直接均勻,整體性好,地震時抗倒塌能力強,適用於剪力墻結構體系。預制裝配剪力墻的墻板在工廠預制,現場拼裝,適用於裝配式大板結構體系。

  筒體剪力墻 筒體剪力墻可用於高層建築、高聳結構和懸吊結構等結構體系中。筒體剪力墻由電梯間、樓梯間、設備及輔助用房的間隔墻圍成,筒壁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墻體,其剛度、強度較平面剪力墻高,可承受較大的水平力及豎向荷載(見筒體結構)。

  計算要點 剪力墻既承受剪力和彎矩,也承受軸向力。

  無孔洞或開洞很小的平面剪力墻可按一般豎向懸臂構件進行內力、位移計算。開洞較大並且比較規則的平面剪力墻可簡化為帶剛域的寬桿件框架(或稱壁式框架)進行內力、位移計算;亦可簡化為由均勻連續分佈的彈性薄片連系的豎向懸臂梁,建立微分方程求解位移和內力。不規則開洞的平面剪力墻可用有限元法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