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鋼筋混凝土工程或預應力混凝土工程提供鋼筋製品的製作工藝過程。鋼筋混凝土結構通常採用直徑為6~40毫米的普通熱軋碳素3號鋼鋼筋和熱軋低合金鋼鋼筋。前者為光圓鋼筋和竹節鋼筋;後者多為規律變截面鋼筋,可以增強鋼筋和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預應力混凝土中的受力鋼筋採用強度在1000兆帕以上的碳素鋼絲、鋼絞線和熱處理鋼筋。冷拉鋼筋和冷拔低碳鋼絲也用作中小型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受力鋼筋。所有鋼筋在加工前,都要進行材質檢驗。

  鋼筋製作工藝藝通常采用流水作業,其流程如圖。鋼筋經過單根鋼筋的制備、鋼筋網和鋼筋骨架的組合以及預應力鋼筋的加工等工序制成成品後,運往施工現場安裝。

  鋼筋成型 直徑小於10毫米的普通碳素鋼熱軋圓盤條,采用自動調直切斷機或冷拉拉直的方法調直。直徑較大的直條鋼筋一般先采用閃光對焊和電弧焊等方法把鋼筋連接起來後,再冷拉或直接切斷。切斷鋼筋用電動或手動鋼筋切斷機。切斷後按圖紙要求的形狀,在彎曲機上彎曲成型。箍筋和小直徑鋼筋在多頭彎曲機或聯合成型機上彎曲成型。

  鋼筋焊接 主要有以下三種焊接方法:

  閃光對焊 把短鋼筋接長的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它借助鋼筋本身的電阻和焊接端面的接觸電阻而引起的金屬燒熔進行焊接。焊接時,須根據所焊鋼筋的品種、直徑和使用的對焊機的功率,選擇不同的焊接工藝,如連續閃光焊、預熱閃光焊和閃光預熱閃光焊等。

  電弧焊 借助焊條引弧,利用電弧放電時產生的熱量,熔化焊條和焊件,達到焊接的目的。電弧焊的應用范圍很廣,用於連接鋼筋時主要有幫條焊、搭接焊和坡口焊三種形式。

  點焊 搭接電阻焊的一種。是利用電流通過焊件時產生的電阻熱作為熱源,使重疊的鋼筋局部加熱至熔化溫度,同時施加一定壓力,使焊接點熔為一體。點焊主要用於焊接鋼筋網和鋼筋骨架。

  鋼筋網和鋼筋骨架的加工 把成型好的單獨鋼筋組合成鋼筋網和鋼筋骨架的方法。通常采用人工綁紮、電弧焊和點焊三種形式。人工綁紮是用20~22號鐵絲在鋼筋的各交叉點上綁紮組合而成。當把單片鋼筋網組合成鋼筋骨架時,可采用電弧焊連接,但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點焊工藝進行組合。通常使用的點焊機有固定式和懸掛移動式兩種。後者可以焊接較寬的鋼筋網或組合鋼筋骨架。標準定型的和面積較大的鋼筋網宜在多頭自動點焊機上進行。

  鋼筋的冷強加工 在常溫下通過強力對熱軋鋼筋施加荷載,直至超過屈服強度的一定限度,然後卸荷而引起鋼筋發生強化的過程,稱冷強或冷作硬化。冷強使鋼筋的強度升高,塑性降低。冷強方法有三種:冷拉、冷拔、冷軋。

  冷拉 對鋼筋施加拉力,使其內應力超過屈服強度的1.4倍左右,從而達到提高鋼筋的設計強度和節約鋼材的目的。冷拉分應力控制和冷拉率控制兩種方法,冷拉率根據試驗結果確定。

  冷拔 對直徑小於10毫米的普通碳素鋼熱軋圓盤條施加強力拉拔,使其通過比原直徑小0.5~1.0毫米的拔絲模,拔制2~3遍後即可獲得直徑為3~5毫米的冷拔低碳鋼絲。冷拔低碳鋼絲的抗拉強度比原材料提高,是節約鋼材的有效措施(見鋼筋加工機械)。

  冷軋 在專門的鋼筋冷軋機上對光面鋼筋的兩個相互垂直方向,用軋輪交替壓扁,軋制成冷軋變形鋼筋。冷軋變形鋼筋可以增強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

  預應力鋼筋的制作 預應力鋼筋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起著對混凝土施加預壓應力的作用。其制作工藝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焊接和冷拉 采用冷拉鋼筋作預應力鋼筋時,一般事先對熱軋鋼筋進行閃光對焊,然後按一定的冷拉率對鋼筋進行冷拉。預應力鋼筋多采用螺絲端桿或鐓粗頭錨固的方法。

  鐓粗 將鋼筋端頭用冷鐓或熱鐓兩種方法鐓粗,並依靠鐓粗頭錨固預應力鋼筋。冷鐓有冷沖鐓粗和液壓鐓粗兩種。冷鐓常用於冷拔低碳鋼絲的鐓粗;熱鐓一般用於熱軋鋼筋。

  刻痕和壓波 增強光面鋼絲和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的手段,通常用於先張法高強度預應力鋼絲。刻痕在專門的刻痕機上進行。鋼絲通過刻痕機內的一對軋輥而形成壓痕。壓波是在鋼絲端部區段內進行,利用千斤頂和一對壓塊將鋼絲局部壓成波紋。

  下料和編束 後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構件采用成束的鋼絲、鋼絞線或鋼筋作預應力鋼筋時,通常要根據構件長度、錨具形式、張拉設備的種類和預應力鋼筋的伸長值計算下料長度。按計算長度下料後,要進行編束。編束工作一般在專用的設備上進行。按每束規定的根數,將鋼筋逐根排列理順,每隔一米左右用18~22號鐵絲編束。同時放一隻彈簧圈做襯件。

  錨具和夾具 把預應力鋼筋錨固在臺座、模板或已硬化的混凝土上的工具,錨具是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上的永久錨固預應力鋼筋的工具,一般用於後張法構件。夾具是把預應力鋼筋臨時固定在張拉臺座或模板上的工具,一般在先張法構件施工中使用。錨具和夾具的類型很多,各有一定的適用范圍。選用時,需根據預應力鋼筋的種類、張拉設備和施加預應力的方法加以選擇(見預應力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