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藏族人民手工紡織的毛織物和以此製成的長袍、圍裙的統稱。

  明代《正字通》記載,氆氌古稱毾,又稱毾,為毛織物,產於中天竺(今印度)和甘肅、四川、陝西等地區。唐代貞觀十五年(641),文成公主進西藏時,傳去先進的紡織工具和生產技術,並以西藏出產的羊毛織成毛織物,稱為氆氌。宋遼期間,西藏也曾以霞(紅色氆氌)進貢朝廷。20世紀中葉,西藏人民仍然保留傳統氆氌的生產。

  氆氌幅寬約33cm左右右,經紗用本色毛線,緯紗用棗紅、深黃、墨綠、黑色毛線,色彩豐富。藏族姑娘多喜愛用彩色氆氌制成圍裙。橫條紋圍裙的緯紗配色最多可達9種,稱為九彩氆氌藏裙。氆氌的手感堅實而細密,一般為斜紋組織,也有平紋、緞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