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在成煤過程中生成的大量氣體,又稱煤層氣。腐植型的有機質,被細菌分解,可生成瓦斯;其後隨著沉積物埋藏深度增加,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由於煤層經受高溫、高壓的作用,進入煤的碳化變質階段,煤中揮發分減少,固定碳增加,又生成大量瓦斯,保存在煤層或巖層的孔隙和裂隙內。中國煤礦術語中的瓦斯是從英語gas譯音轉化而來,往往單指CH4(甲烷,也稱沼氣)。地下開採時,瓦斯由煤層或巖層內湧出,污染礦內內空氣。每噸煤、巖含有的瓦斯量稱煤、巖的瓦斯含量,主要決定於煤的變質程度、煤層賦存條件、圍巖性質、地質構造和水文地質等因素。一般情況下,同一煤層的瓦斯含量隨深度而遞增。

  瓦斯從煤、巖層湧出的形式有:①緩慢、均勻、持久地從煤、巖暴露面和采落的煤炭中湧出,是礦內瓦斯的經常來源。②在壓力狀態下的瓦斯,大量、迅速地從裂隙中噴出,即瓦斯噴出。③短時間內煤、巖與瓦斯一起突然由煤層或巖層內噴出,即煤、巖和瓦斯突出。單位時間湧出的瓦斯量稱絕對湧出量(m3/min);平均日產一噸煤湧出的瓦斯量稱相對湧出量(m3/t)。根據中國《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按照CH4(瓦斯)相對湧出量和湧出形式將礦井分為三類:①相對湧出量等於或小於10m3/t為低沼氣礦井;②大於10m3/t為高沼氣礦井;③煤與沼氣突出礦井。瓦斯湧出量的大小決定於煤、巖層瓦斯含量和開采技術因素。瓦斯湧出量在同一礦井內隨開采深度的增加、開采規模的擴大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大。1981年中國主要煤礦中高沼氣礦占29%;煤與沼氣突出礦井占16%,大部分位於遼寧、四川、貴州和湖南等省。

  CH4無色、無味,能燃燒或爆炸,造成嚴重災害(見瓦斯爆炸)。當其在空氣中的濃度超過55%時,能使人很快窒息死亡,是煤礦生產中的主要危害因素。防止瓦斯集聚的基本方法是以足夠的風量將瓦斯沖淡,排出地面。當瓦斯湧出量很大時,還須用專門措施控制瓦斯的湧出,最有效而廣泛使用的方法是用管道將瓦斯抽到地面(見瓦斯抽放)。抽出的 CH4可做工業、民用燃料和化工原料。CH4燃燒熱為8540~9500kcal/m31m3約相當於1.5kg煙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