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金屬和工具間的摩擦現象及其規律,其目的是有效地利用摩擦作用,或為減少摩擦阻力而採取潤滑技術。磨損是摩擦的結果,潤滑是降低摩擦、減少磨損的重要措施。塑性加工過程中,摩擦也有積極作用的一面,如軋製過程的咬入和建立軋製過程,薄板衝壓時的壓邊,拔制時夾持坯料的頭部等;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有害的:①增大金屬變形阻力;②導致變形不均勻;③增加工具磨損,降低其使用壽命;④損害製品表面品質;⑤增加金屬變形的能耗。

  <塑性加工過程中金屬和工具間的摩擦 這種摩擦不同於機械運動中的摩擦,後者在運動中表面接觸壓力很小。在塑性加工時,金屬和工具間接觸壓力很大,金屬發生塑性變形,隨著金屬的塑性流動,金屬不斷外流,形成新的接觸表面。在高壓下甚至產生金屬和工具間的粘合;其摩擦狀態除滑動摩擦外還有粘著摩擦。塑性變形產生的變形熱遠遠高於摩擦熱。金屬溫升較大,如果是熱加工,則溫度更高,會使金屬表面氧化,極大地改變瞭界面狀態。在變形過程中金屬的組織和性能也隨之發生變化,如加工硬化、相變、再結晶等都導致金屬變形抗力的變化。金屬在塑性加工過程中發生的物理化學變化都引起在變形區中摩擦規律的變化,因此摩擦系數往往不是一個常數。至今尚無直接而準確地測量塑性加工中的摩擦系數的方法。在計算塑性加工中的滑動摩擦時,為瞭簡化,仍采用庫侖定律,即摩擦系數μ等於摩擦力T與正壓力P之比

  為改善塑性加工時的摩擦狀態,在工具和金屬互相接觸的運動表面塗潤滑劑,使工具和金屬表面脫離或減少直接接觸,減少變形區表面上的摩擦系數和摩擦力,可以降低變形總能耗,增大道次變形量,減少道次,提高工效。這對減少工具磨損,提高制品表面質量,效果非常顯著。此外,還可以防止金屬和工具粘結,並起冷卻作用等(見塑性加工的工藝潤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