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符號Sr,銀白色金屬,在元素週期表中屬ⅡA族,原子序數38,原子量87.62,面心立方晶體,常見化合價為+2。

  1792年英國人霍普(T.C.Hope)在蘇格蘭斯特郎申(Strontian)鎮的鉛礦的礦石中發現瞭一種新元素,並以發現地命名。1808年英國化學傢大衛(H.Davy)用鉑作陽極,汞作陰極,電解氫氧化鍶制得瞭少量的鍶汞齊。1823年德國化學傢本生(R.W.Bunsen)用電解熔融氯化鍶的方法制得瞭少量金屬鍶鍶。

  性質和用途 鍶的化學性質活潑,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單質形態存在。自然界鍶化合物中有四種鍶的穩定同位素84Sr(0.56%),86Sr(9.86%),87Sr(7.02%),88Sr(82.56%)。核裂變的產物90Sr是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約28年,能被生物攝取並在動物骨骼中積累,嚴重地損害人體的健康,引起人們普遍關註。鍶的主要礦物為天青石(SrSO4)和菱鍶礦(SrCO3)。

鍶的主要物理性質

  鍶的化學性質比鈣活潑,但不及鋇。鍶在300~400℃時與氫反應生成SrH2,鍶與氧、氮、硫反應生成相應的二價化合物。在高溫下鍶能和CO2反應生成SrC2SrC2遇水反應生成乙炔。金屬鍶能溶於液氨中。

  金屬鍶在工業上用途較少,一直沒有大量生產。氫氧化鍶用於精制甜菜糖。硝酸鍶大量用於制造紅色焰火和信號彈。碳酸鍶可用於彩色電視顯象管。

  鍶的制取 工業上制取鍶和鍶鹽是將天青石礦磨細,用10%鹽酸浸泡,除去碳酸鈣和大部分硫酸鈣,使鍶、鈣分離。然後加入碳酸鈉溶液,在60~70℃下進行強烈攪拌,大約85%左右的硫酸鍶(SrSO4)轉化成碳酸鍶(SrCO3)沉淀。再用鹽酸溶解,SrCO3轉化成氯化鍶(SrCl2),過濾除去未反應的(SrSO4)和石英等。濾液用碳酸鈉沉淀出SrCO3,經過洗滌、烘幹,作為制取其他鍶鹽和鍶的原料。70年代,金屬鍶都用鋁熱法(見金屬熱還原)制得。將SrCO3與碳混合後煅燒,制得氧化鍶(SrO),然後將氧化鍶與鋁粉混合,壓塊,裝入還原爐內,在1000~1200℃和真空度小於0.1托時反應,即可得到金屬鍶。其反應為:4SrO+2Al─→3Sr+SrO+Al2O3。所用的方法和設備和制取鈣和鋇的方法和設備相同。若需制取高純鍶可用真空蒸餾法精制。鍶應保存於液體石蠟或充氬密封容器中。

  

參考書目

 H.Brusset,Strontium,Masson,Paris,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