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塑性加工時的摩擦狀態的措施,不包括機械(軸承等)潤滑。工藝潤滑技術對金屬塑性加工技術的發展起很大作用。金屬絲和棒材的冷拔離不開潤滑劑;從手工鍛打金箔到現代化多輥軋機生產金屬箔材都必須有良好的潤滑劑。由於研製出高效潤滑劑,現代化帶鋼冷連軋達到每分鐘2500米的高軋製速度(見帶鋼冷軋)。在有色金屬塑性加工中應用潤滑劑已有很久的歷史,而鋼鐵塑性加工中用潤滑劑還不到半個世紀。1941年法國於日內-塞儒爾內(Ugine-Sejournet)發明瞭玻璃潤滑劑,為用用擠壓法生產鋼管和異型材開辟瞭廣闊的前途。1968年美國在熱帶鋼連軋機上應用工藝潤滑後,每噸鋼材耗用的潤滑油僅5~200g。一般可降低軋制壓力20~25%,節約能耗15%,延長軋輥壽命一倍,並改善帶鋼的表面質量。

  對潤滑劑的要求 一般要求潤滑劑能夠達到下述目的。①降低外摩擦力(摩擦系數);②減少磨損並防止工件與工具粘結;③保證制品表面光潔;④用作冷卻-潤滑劑時有較高的比熱;⑤成分和性質穩定;⑥粘度合適,便於塗抹或噴射到金屬和工具上;⑦對金屬和設備無腐蝕和其他有害作用;⑧無毒、無難聞氣味,對人體無害;⑨無污染或少污染,容易凈化處理;⑩來源豐富,價格低廉。

  潤滑劑的類別 潤滑劑可按化學成分、組合狀態、用途等分類。按組合狀態可分為三大類。

  油和油水混合物 按化學成分分為五種:①礦物油;②植物脂肪和動物脂肪;③以合成脂肪酸制成的油;④礦物油和植物油或合成油的混合物;⑤以植物油生產中的廢料為基的油。

  植物油可以天然形式使用(棕櫚油、蓖麻油、豆油、花生油),也可經過氫化、聚合、縮聚等處理,改善潤滑性質(氫化葵花子油、氫花芫荽子油和聚合棉籽油等)。植物油一般不加添加劑。有時粘度較大的油可加入少量洗滌劑。70年代研究用合成產品代替植物油。脂肪的代用品主要是合成脂肪酸。基本上利用餾分 C17C20C10C16的合成脂肪酸制備液體潤滑劑,主要用於冷軋、熱軋和沖壓等。為瞭降低油耗,采用油和水混合方式使用。

  乳化液 乳化液是在水中加入乳化劑制成的潤滑劑。主要用於冷軋、冷拔和冷沖壓。它的冷卻能力比油大得多,在循環系統中可長期使用,耗油量較低。乳化劑可按所用基礎劑分類,包括礦物油、植物油和動物脂肪、合成產品、礦物油和植物油(或合成產品)的混合油、植物油生產中的廢料、固體物質(如石墨、氨基-酸胺化合物、氮化硼)。乳化液的潤滑性能取決於乳化劑油的類型和數量、濃度、水的硬度以及循環系統的結構等因素。通常濃度為1~10%。

  固體潤滑劑 有玻璃潤滑劑、二硫化鉬、肥皂、各種鹽類和以石墨(或蠟)為基礎的潤滑劑,還有用鍍銅、錫等軟金屬層作潤滑劑的,主要應用於擠壓、鍛壓、拔制和軋管時芯棒的潤滑等。

  

參考書目

 李小玉等:《軋制工藝潤滑》,冶金工業出版社,北京,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