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加外力以使機械中運動件停止或減速的動作,俗稱剎車。制動的一般原理是在機器的高速軸上固定一個輪或盤,在機座上安裝與之相適應的閘瓦、帶或盤,在外力作用下使之產生制動力矩。如果制動力矩大於驅動力矩,則剩餘的力矩就逐漸消耗運動件的動能,使機械的運動減速直至停止。從開始制動到停止(或降到指定速度時)所需的時間稱為制動時間。制動力矩越小,所需制動時間越長。在滿足工藝要求的前提下,制動時間不應過短,以免制動時機器有過大的衝擊。制動按操縱方式可分為人力制動、以壓縮氣體為為動力用電操縱的氣力制動、電磁制動和液壓制動。其中,液壓制動有用電動機帶動葉輪產生液壓的電動液壓推桿,也有用電磁力產生液壓的電磁液壓推桿。

  制動按原理可分為摩擦制動、液力制動、電阻制動和再生制動。①摩擦制動:通過摩擦將運動件的動能變為熱能以實現制動。②液力制動:利用水渦流式制動器的葉片將運動件的動能轉變為工作液體的熱能,從而實現制動,例如內燃機車行駛在很長的下坡道時就可利用這種原理制動。③電阻制動:把電動機和電源斷開,改接到制動電阻上,電動機作為發電機運轉,將運動件的動能變為電能再變為熱能,從而實現制動。④再生制動:在機械動能的驅動下,電動機作為發電機運行,發出的電返回電網,從而實現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