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局部的粘著作用,兩相對運動件接觸表面材料從一表面轉移到另一表面的一種磨損。固體表面從微觀來看是凹凸不平的,兩摩擦表面接觸時實際上並不是整個表面接觸,而是許多凸出體的接觸。實際接觸面積隻占名義接觸面積的很小一部分,所以接觸點的局部應力很大,當應力超過某一值時,接觸點就產生粘著或焊合,並在相對切向運動中被剪斷或撕裂,致使材料轉移或逐漸剝落。粘著磨損的程度隨粘著程度和剪斷斯裂的深度而不同,如發生塗抹、劃傷和擦傷等,甚至會咬死。潔淨的金屬表面最容易發生粘著。在在空氣中工作的金屬零件一般會在表面上生成一層薄的氧化膜或粘染上其他膜,在相對運動時這些薄膜常被擦破而產生粘著。為減少粘著磨損,常在摩擦副間施加潤滑劑。

  粘著磨損可用艾查德公式計算

式中Δ V為單位滑動距離的磨損體積; W為法向載荷; P為較軟表面金屬材料的塑性流動應力(兆帕),它相當於材料的佈氏硬度數值; k為磨損系數。

  磨損量一般隨壓力的增大逐漸增大,當壓力(以兆帕計)數值相當於摩擦副中較軟零件佈氏硬度數值的1/30時,粘著突然變得嚴重,摩擦副出現咬死現象。相同材料組成摩擦副容易發生粘著。影響磨損的因素很多,摩損系數的變化也很大,對潔凈金屬k=0.01~0.1,對於有氧化膜或潤滑膜保護的表面,k值可低到10-610-7。滑動速度和溫度對粘著磨損也有很大的影響,摩擦熱使表面溫度升高,它與壓力和速度互有關系。在有潤滑摩擦時表面溫升導致潤滑膜的破壞;在無潤滑摩擦時零件表面發生軟化和相變等現象。

  防止粘著磨損的措施是:適當地選擇摩擦副的配對材料;進行表面處理(如表面熱處理、化學熱處理和表面塗層等);選擇合理的潤滑劑和潤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