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照相複製和化學腐蝕相結合的技術制取金屬印刷版的化學加工方法。1822年,法國的J.N.涅普斯進行瞭照相製版的實驗,他利用覆以感光性瀝青的材料並採用化學腐蝕的方法制出瞭印刷版。1839年,蘇格蘭的M.龐頓在其報告中闡明瞭現代照相製版方法。1850年法國的F.吉洛發明瞭可用於生產的銅鋅版的照相製版法。當時為瞭保護線條和文字側壁不受腐蝕,用松香粉等在腐蝕過程中逐次進行塗敷保護,這種方法用手工操作,比較麻煩,效率很低。直到1948年,美國發明瞭先進的無粉腐蝕法法之後,照相制版法才成為一種適合於大批生產的工藝而獲得廣泛使用。

  照相制版原理是把所需的文字和圖像按尺寸要求縮放到照相底片上,再將底片貼合在塗有感光膠的金屬板上進行曝光,經過顯影便可在金屬板上形成所需要的文字或圖像的感光膠膜。為提高膠膜的抗蝕性,還須浸入堅膜液中進行短時間處理,經加溫使之成為一種有光澤的琺瑯質薄層。這一薄層有很強的耐酸抗堿特性,能保護下面的金屬表面不受化學溶液腐蝕。再將金屬板浸入硝酸或三氯化鐵溶液中,無琺瑯質膠膜的金屬表面便被腐蝕溶解,形成凸出的文字或圖像的印刷版。

  照相制版不僅用於印刷行業,還可應用這一原理制造用別的方法很難加工的形狀復雜的薄片零件。它是光刻和化學雕刻等加工工藝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