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連續地或週期地按程式要求以巡迴的方式測量、監視和記錄一批類比量測點信號的集中控制裝置,是工業自動化儀錶的一種。巡迴檢測裝置是50年代後期隨數位化測量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電壓、電流和電阻等被測量常可直接輸入裝置,而溫度、壓力、流量、應力和其他物理量需要經過感測器或儀錶先變換成電量,然後輸入。有些裝置還有檢測頻率、時間、開關和數碼量等的能力。

  

圖為巡回檢測裝置的原理框圖。采樣器按要求次序輪流接通並對各個被測量進行采樣,而後依次送給公用的模數轉換器,轉換成一串數字量信號。這些數字信號在數據處理器中經過適當的數值換算,以校正由傳感器和其他轉換帶來的比例的和非線性的變換影響,從而得到以被測量物理單位表示的直觀顯示和記錄數據,然後送限值比較器。限值比較器將數據與預先設定的限值比較,越限時用信號燈和聲音報警。打印記錄器定時地將測量數據打印成規定的記錄格式,並隨時記錄出現報警時的有關測點數據。

  巡回檢測裝置的測量對象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多種類的,測點數目從十幾點到幾千點。檢測對象種類多和測點多的裝置,其數據處理和限值設定的規律和種數也適當增加。巡檢速度為幾十次/秒以下的裝置適用於靜態測量,而且有較高的抗工頻幹擾性能。測量動態對象時,速度要求高,可能達到幾十萬次/秒或更高。這種裝置為瞭保持高速,測點應盡量減少。裝置的總精確度是各個部分誤差的合成,但在實際應用中被測量的誤差還受量程、最大碼數等因素的影響。

  巡回檢測裝置在現場應用時所接聯接的測點多,會帶來各種幹擾,測點間也會相互影響,因此應規定有各種相應的抗幹擾指標。

  70年代,巡回檢測裝置普遍引入微處理器,功能大大加強,使用人員可在面板上用按鍵方便地編制巡回檢測程序、選擇和設定測點的換算系數和限值。許多巡回檢測裝置還帶有接口,可接入計算機數據采集和控制系統,成為這個系統的一個分系統。巡回檢測裝置普遍用於監視能源消耗,監視生產過程和設備的安全運行和高效運行,用以自動提供管理用報表,收集有關運行質量和工藝流程的數據,檢測試驗材料和制品的性能,檢查產品質量等,以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費用。巡回檢測裝置還用來實現因速度高或環境惡劣而人工無法完成的檢測任務。

參考書目

 尤德斐主編:《數字化測量技術》,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