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膠粘劑在聯接面上產生的機械結合力、物理吸附力和化學鍵合力而使兩個膠接件聯接起來的工藝方法。膠接不僅適用於同種材料,也適用於異種材料。膠接工藝簡便,不需要複雜的工藝設備,膠接操作不必在高溫高壓下進行,因而膠接件不易產生變形,接頭應力分佈均勻。在通常情況下,膠接接頭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電絕緣性和耐腐蝕性。

  簡史 中國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應用膠接技術。《周禮》中有用動物皮角熬制膠粘粘劑的記載,在許多出土文物中也發現有膠接的痕跡。至20世紀初,人類應用的膠粘劑隻限於皮膠、骨膠、淀粉膠、松脂膠等天然產物。由於天然膠粘劑膠接強度低、耐熱、耐水、耐老化性能差,不能滿足現代工業技術的要求。30年代出現瞭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為基料的合成膠粘劑,膠接性能大大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先在戰鬥機上采用瞭金屬膠接結構。1955~1956年第一座跨度約為56米的全膠接鋼結構的步行橋在聯邦德國建成。60年代初期,中國制造瞭全膠接金屬旋翼的直升機。膠接技術在航天、船舶制造、汽車、機電等部門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應用 膠接使用最多的是木材工業,大約60~70%用於制造膠合板、纖維板、裝飾板和木器傢具等。通過膠接加工,可以充分利用木材資源,又可以改善天然木料的物理機械性能,尤其是采用合成膠粘劑膠接的木制品,不僅強度高,而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甚至可以經受沸水的浸泡。在建築方面,膠接主要用於室內裝修和各種密封。機械工業中,膠接主要用於金屬和非金屬的結構聯接,例如用熱固化型膠粘劑膠接的汽車剎車閘,剪切強度可達49~70兆帕,比鉚接閘的強度提高4~5倍。膠接可簡化機械加工,例如輪船艉軸與螺旋槳通常采用鍵緊配連接,這就需要靠精加工保證配合精度,如果采用膠接便可降低對配合精度的要求,大大減少裝配工時。膠接還可用於設備的維修,例如金屬鑄件的砂眼或缺陷,可用含有金屬粉末的膠粘劑填補;磨損超限的機床導軌、軸瓦、軸套等,可通過膠接一層耐磨材料,或直接用含耐磨填料的膠粘劑修補來恢復尺寸。對破裂殼體的修復,在受力不大時可通過膠接玻璃佈敷補;對承載較大的殼體,可用膠接與金屬扣合、螺釘加固等機械聯接相結合的方法,來保證強度。膠接的另一重要應用是設備的密封。用液態的密封膠代替傳統的橡皮、石棉、銅片等固態墊料,使用方便,且可降低對密封面加工精度的要求,同時密封膠不會產生固態墊片因壓縮過度和長時間受力而出現的彈性疲勞破壞,使密封效果更加可靠。航空工業是膠接應用的重要部門。由於金屬聯接件的減少,膠接結構與鉚接或焊接結構相比,可使機件重量減輕20~25%,強度比鉚接提高30~35%,疲勞強度比鉚接提高10倍。因而現代飛機的機身、機翼、舵面等都大量采用膠接的金屬板金結構和蜂窩夾層結構,有的大型運輸機膠接結構達3200米2,有的轟炸機膠接面積占全機表面積的85%。

  此外,膠接在電器裝配、文物修復等方面也有許多應用。醫用膠粘劑膠接在外科手術、止血、牙齒及骨骼修補等方面開辟瞭新的應用領域。

  膠接技術 

膠接的工藝過程比較簡單,但為獲得理想的膠接效果,還應註意以下幾點。①接頭形式:增大膠接面積,提高接頭抗沖擊、抗剝離能力是設計膠接接頭的原則。因此,搭接、套接、嵌接等是較好的膠接接頭形式(見圖)。②表面處理:材料的膠接表面狀況對膠接質量有直接影響,膠接前需要對材料進行表面處理,其主要工序包括:清洗除油和除銹;噴砂或機械加工,使膠接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化學處理形成活性易膠接表面等。其中機械或化學處理有時可以省去,例如鋁蜂窩結構膠接時可不經機械處理;某些鋼鐵工件經噴砂處理後,不需化學處理也能獲得良好的膠接效果。③膠粘劑的選擇:膠粘劑品種繁多、性能各異。選擇時要考慮膠接件材料的種類和性質(金屬或非金屬、剛性或柔性等)、接頭使用環境(受力狀況、溫度、濕度、介質等)、允許的膠接工藝條件(固化溫度、壓力等),以及膠粘劑的價格。

參考書目

 楊玉崑等編:《合成膠粘劑》,科學出版社,北京,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