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花點火式內燃機(如汽油機)中使汽油、煤油等燃油與空氣形成可燃混合氣的裝置,又稱汽化器。化油器的功用是:按內燃機不同工況的要求,提供相應數量的燃油;使燃油霧化並與空氣均勻混合得到一定成分的可燃混合氣,以便良好燃燒;保證內燃機各工況間的順利過渡。

  工作原理 圖為化油器的結構示意圖。內燃機工作時,吸入的空氣流經喉管時流速增高,使該處產生真空,將浮子室中的燃油經主量孔和噴口吸出,,噴入喉管。燃油被高速空氣流所霧化,並與之混合,混合過程一直延續到氣缸內。用節氣門調節供入氣缸的混合氣量。

  工作系統 這樣簡單的化油器尚不能滿足內燃機在各種工況下對混合氣成分的要求。因而,一般內燃機,尤其是汽車內燃機所用的化油器還需要有其他系統,包括主油系、怠速系統、加濃系統、加速系統和起動系統。

  主油系 主油系是化油器的主要供油系統。常用的主油系校正(補償)方法有3種:①用滲入空氣補償;②用油針改變主量孔面積;③同時改變喉口和主量孔的面積。其中以第一種方法應用較為普遍。空氣補償方法是在主量孔與噴口之間加入主空氣量孔和泡沫管,由此滲入空氣,以降低主量孔處的真空度,從而控制燃油流量,可得到要求的混合氣成分。為使混合氣成分穩定,浮子室有與大氣相通的通孔,用浮子控制進油針閥使浮子室中燃油的液面高度保持穩定。通常液面比噴口低5~6毫米,以防止內燃機傾斜時燃油溢出。喉管的形狀和尺寸決定空氣流速和真空度,從而影響內燃機的充氣量、主油系的供油和燃油霧化情況。為瞭得到高速氣流以使霧化良好,同時又使充氣量增大,可采用雙重喉管或三重喉管。主油系隻能滿足大部分工況下對混合氣的要求。在特殊工況下,還需要有輔助系統。

  怠速系統 內燃機本身運轉但對外不作功時稱為怠速運轉,此時,節氣門近於關閉,喉口處的真空度不能將燃油吸出和霧化。因此在節氣門後設有一怠速噴口,利用此處的真空吸出燃油。在怠速油路中設有怠速油量孔和怠速空氣量孔,以控制油量並使燃油泡沫化。怠速轉速可用怠速螺釘來調節。為瞭保證由怠速系統工作順利地過渡到主油系工作,在怠速噴口與喉管之間的怠速油路上還設有過渡噴口。

  省油器加濃系統 為滿足經濟性要求,主油系在大部分工況下供給較稀薄的混合氣。但節氣門接近全開時,要求得到最大功率,這就需要供給濃混合氣。通常用省油器來達到這一目的。省油器有機械式和真空式兩種。前者利用與節氣門相聯的杠桿,後者利用節氣門後的真空來開關省油器閥門。當閥門打開時,通過功率油量孔多進入一部分燃油以加濃混合氣,從而得到最大功率。

  加速系統 內燃機加速時,節氣門突然開大。燃油質量比空氣大,所以慣性也大,難以及時增大供油量,因而混合氣瞬時變稀。這就使發動機轉速增加緩慢,甚至發生進氣管回火或停車。因此,常設有加速泵,它由節氣門通過拉桿和彈簧來驅動。加速時,加速泵將燃油噴入喉管;當節氣門緩開時,燃油通過加速泵的進油閥回到浮子室,停止噴油。

  起動系統 發動機在起動時轉速很低,溫度也低,燃油的霧化和氣化都很差。因而要求供給更濃的混合氣,以保證內燃機起動燃燒。因此需要有單獨的起動系統。起動系統有多種形式,最常見的是在喉管之前裝一阻風門,起動時將其關閉,使喉管處形成很高的真空度,迫使燃油大量噴出,形成更濃的混合氣。

  類型 化油器的類型很多:按安裝方式可分為上吸式、平吸式和下吸式;按腔數可分為單腔、雙腔和四腔式。多腔化油器隻用於汽車用汽油機,按節氣門動作順序又分為並動式和分動式兩種。並動式的各腔節氣門同時動作,由各腔分別向某幾個氣缸供給混合氣。分動式則在大部分工況下用半數腔供給混合氣,以求得到良好的經濟性。在大負荷時,則另半數腔也參加工作,多供應一部分混合氣,以得到更大功率。特殊用途的內燃機(如鏈鋸、航空用內燃機),可用無浮子室式化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