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設計和修建飛機場氣象部門所需的建築物和各項設施的統稱。

  氣象部門的任務 為瞭保障飛機飛行安全,準確、及時、連續地提供所需的天氣報告和天氣預報;有條件時還開展航空氣象觀測方法、常規儀器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革新以及為航空天氣、氣候分析積累資料。飛機場氣象部門有氣象觀測哨和氣象臺。

  氣象觀測哨 一般修建在小型飛機場,配置常規觀測設施,用目視和儀器對本機場觀測區觀測、記錄現場的天氣實況,定時提出天氣實況報告,供飛機起飛、著陸和航線飛行以及編制天氣預報時使用。觀測種類分定時觀測、供航觀測和特殊觀測等。觀測項目有:雲(量、狀、高),有效能見度,跑道視程,天氣現象,風向,風速,氣壓,溫度,濕度,降水量和積雪深度等。

  氣象臺 它除瞭執行氣象觀測哨的任務外,還負責編制飛機場和航路天氣預報;收集與飛行有關的氣象情報;與有關氣象臺交換氣象情報;向駕駛員和其他航務人員報告天氣和提供飛行氣象文件。位於飛行情報區中心的飛機場氣象臺,安裝雷達探測和衛星雲圖等設備,用來監視本飛行情報區內的天氣情況,發佈重要天氣預報。

  氣象設施 主要有以下幾種:

  常規氣象觀測設施 ①觀測場。場地要求平坦,力求接近跑道地帶,並與跑道標高相近,離障礙物的距離應大於該障礙物高度的3倍,並應和觀測平臺相近。②觀測平臺。視線要開闊,能目視主、副跑道的全程和視野內的地平線。③起機線觀測點。位置在跑道入口內約300米,距跑道中心線任一側約120米。跑道兩端均應建立。④觀測監控室。以高層多窗建築為好,便於不間斷地目測監視。室內設施應便於對全部觀測項目的集中控制。⑤氣壓室。室內應設有拔海高度基準點標志。避免陽光直射,不得安置直接供熱和散熱設施。室內建築設施應具防汞害的要求;且空氣緩流,保持風速不超過1米/秒。⑥制氫室。距離其他建築物,不得少於50米,並避免對水源的污染。⑦測高場。選擇接近跑道,並和跑道標高相近的地方,安置測雲高的設備;場地應設有圍欄,以保護設備。

  在飛機場的航管樓內,一般情況下都設有預報室、填圖室、實況室、機修室、電傳打字室或無線電移頻氣象接收機房以及資料室等。確實需要單建氣象樓時,則上述工藝房間建在氣象樓內。

  自動地面氣象觀測系統和設備 配合飛機場的儀表進近程序,自動地向地面氣象工作人員提供天氣實況的各種數據。本系統分Ⅰ類和Ⅱ類。Ⅰ類能提供引導飛機下降至60米的決斷高度和在有著陸坡度燈和跑道中線燈的條件下跑道視程至少為800米的天氣報告;Ⅱ類能提供引導飛機下降至30米的決斷高度和跑道視程至少為400米的天氣報告。Ⅰ類設備,如以一條跑道的一個降落方向為例,其佈置是:在跑道上飛機著陸點附近,距跑道中心線不少於120米(一般在下滑臺後面)設置測量跑道視程的大氣透射計,以及測風和氣溫、露點溫度等測量裝置;在中指點標臺附近(約距跑道端一公裡處)裝置雲高測量設備。在航管樓內或單建的氣象樓內設置地面氣象觀測監控中心。在該監控中心內裝有高度表調整指示器,帶背景亮度檢驗器的單通道跑道視程電子計算機,人工輸入/告警監視單元以及記錄各種氣象要素的模擬記錄器。一般氣象數據終端顯示器有四臺,分別安裝在飛機場管制塔臺、進近管制室、氣象預報室和氣象觀測監控室。

  如果一條跑道的兩個降落方向都要裝配自動化地面氣象觀測系統設備,則均應按標準佈置和配置設備。

  近程、中程測雨雷達 大、中型飛機場一般都修建測雨雷達站,用以探測200公裡范圍內的雷暴、冰雹、降水以及積雨雲層的距離、方位、高度、雲層厚度和變化情況等,及時提出危險天氣警報。中程測雨雷達測量范圍可達400公裡。

  雷達設備的發射功率都比較大,對別的無線電臺、站都會產生幹擾;因此,它們之間都須保持一定的間隔;距離多少,視雷達發射設備功率的大小而定。聲多普勒雷達、激光多普勒雷達等除滿足以上各項探測內容外,尚能探測空中風切變。

  氣象衛星雲圖接收站 接收氣象衛星向地面發送的衛星雲圖照片,為天氣分析和預報提供大范圍的雲層資料。

  氣象傳真接收機房 接收各國發佈的各種傳真天氣圖。

  低空風切變探測設施 主要探測本機場1500米以下低空的垂直、水平方向上的風切變。現在已有飛機上載的和地面的多種不同的儀器和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