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擦過程中伴有腐蝕作用的一種磨損。金屬件表面在液體、氣體或潤滑劑中發生化學或電化學反應,形成較易被磨損或剝離的腐蝕產物,在摩擦過程中腐蝕產物被剝離,暴露出的新的金屬面又進入新的化學反應,如此交替出現腐蝕和磨損而使材料損失。腐蝕磨損的破壞作用大大超過單純的腐蝕或磨損。一般金屬潔淨表面與空氣接觸後生成氧化膜,多數金屬表面氧化膜的厚度為0.01微米。當磨損速度低於氧化膜厚度的增長速度時,氧化和磨損尚不相互促進,膜層可起保護作用。當磨損速度超過氧化速度,腐蝕磨損損便變得劇烈。但氧化膜又不宜過厚,否則易於脆性斷裂,形成硬的氧化物磨粒,使磨損加速。腐蝕磨損與環境、溫度、滑動速度、載荷和潤滑條件有關,相互關系極為復雜。如內燃機軸承在濕空氣中容易生銹,在潤滑劑中工作也常會出現腐蝕磨損。在特殊介質中工作的選礦機械和化工機械等的零件更常出現嚴重的腐蝕磨損。防止腐蝕磨損應從選材(如用不銹鋼和耐蝕合金等)、表面保護處理、降低表面工作溫度和選擇適當的潤滑劑等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