鵑形目的1科,體長160~700毫米,外形似鴿,但稍細長。嘴強,嘴峰稍向下曲。翅具10枚初級飛羽。尾長闊,呈凸尾狀,有8~10尾羽。腳短弱,具4趾,第1、4趾向後,趾不相並。雌雄外形大體相似,幼鳥羽色與成鳥不同。世界性分佈,共38屬130種。中國有7屬17種,分佈全國各地,在長江以南最普遍。(見彩圖)

大杜鵑

  本科在國內的常見種為四聲杜鵑。頭頂和後頸暗灰色;頭側淺灰,眼先、頦、喉和上胸等色更淺;上體餘部和兩翅表面深褐色;尾與背同色,但近端處具一道寬黑斑。下體自下胸以後均白,雜以黑色橫斑,與大杜鵑相仿,唯黑斑寬度可達3~4毫米,斑距約6~8毫米。常隱棲樹林間,平時不易見到。叫聲格外洪亮,四聲一度,音擬“快快佈谷”。每隔2~3秒鐘一叫,有時徹夜不停。雜食性,啄食松毛蟲、金龜甲及其他昆蟲,也吃植物種子。不營巢,在葦鶯、黑卷尾等的鳥巢中產卵,卵與寄主卵的外形相似。見於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從東北直至海南省;國外廣泛分佈於東南亞。因嗜食昆蟲(尤其是毛蟲)而對農、林業有益,但對寄主的卵和雛鳥有相當害處,習性奇特,為鳥類中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