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不能獨立生活的幼小鳥類。按照雛鳥發育的情況,鳥類可以分為早成雛(離巢雛)和晚成雛(留巢雛)兩類。早成雛孵出時眼睛已經睜開,耳朵能聽,腿腳有力,全身被稠密絨羽,待身體上的水分乾燥,可立即隨親鳥啄食,大多數雞、鴨都屬這一類。晚成雛孵出時,眼睛不能睜開,全身裸露,沒有或隻有少數絨羽,在巢內要停留相當時間(15天至幾個月不等),出飛後要由親鳥教給取食方法。屬於這一類的有鳴禽、鳩鴿、啄木鳥、猛禽、鵜鶘等。有的鳥(如鷗類)在形態上為早成性,在習性上卻為晚成性,屬於居居間類型。一般早成性鳥類所築的巢非常簡陋,晚成性鳥類因幼雛要留在巢內一段時間,所營的巢比較精巧牢固。

  雛鳥孵出後,身體有些部位發展很快,如嘴和跗蹠在離巢時已接近成鳥,但翅和尾部仍要繼續生長一些時候。晚成性幼雛留巢時間的長短也不相同:雀形目鳥類與孵卵日期大致相同,樹洞內營巢鳥類要長些,如啄木鳥雛鳥在巢內停留1個月,鷹和隼的雛鳥在巢內停留42天以上,海燕56天以上,信天翁則長達9個月。親鳥對幼雛的喂養並非由雌雄平均分擔。山麻雀最初由雄鳥帶食喂雛,3~5天後雌雄才共同哺雛;猛禽雌鳥在雛鳥孵出時並不出巢尋食,育雛工作主要由雄鳥負擔。鳥類撫育幼雛是一種反射活動,許多雛鳥口腔或嘴緣有特別鮮明的顏色(如紅色或黃色),可能起刺激親鳥喂食本能的作用。晚成性雛鳥是變溫的,隨著內部器官的發育、產熱和神經調節機制的完善以及羽衣的出現,才轉變為恒溫。晚成性雛鳥食量大,很多種類以吃昆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