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遠處物體的光學儀器。望遠鏡的第一個作用是放大遠處物體的張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細節。望遠鏡第二個作用是把物鏡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徑(最大8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觀測者能看到原來看不到的暗弱物體。望遠鏡由物鏡和目鏡兩組鏡頭及其他配件組成。光線先經過物鏡,後經過目鏡,人眼在目鏡的後面觀測。為瞭減小望遠鏡的像差,物鏡和目鏡通常都由多個光學元件組成。人眼的分辨角大約是1′。

  若使物鏡和目鏡的焦點重合,入射的平行光束束,經過望遠鏡後仍然是平行光束。兩束交叉入射的平行光束,經過望遠鏡後出射時,夾角被放大的倍數稱為放大率(或倍率),它等於物鏡和目鏡焦距之比。另一方面,此時出射的平行光束變細瞭,入射和出射平行光束截面直徑之比,也恰好等於望遠鏡的放大率。隻要有一定的放大率,使出射的平行光束直徑小於瞳孔的直徑,物鏡收集到的一束很粗的平行光就可全部送入人眼。

  望遠鏡物鏡所能收集的最大的光束直徑,稱為口徑。望遠鏡觀測到的范圍,稱為視場,通常以角度來表示。視場大小和目鏡的結構有關。對於同樣類型的目鏡,視場直徑與放大率成反比:放大率越高,視場越小。

  伽利略制成的望遠鏡,目鏡是負透鏡,稱為伽利略望遠鏡,觀測到的是正像,視場較小。開普勒采用正透鏡作目鏡,這樣的望遠鏡稱為開普勒望遠鏡。用它觀測到的是倒像,視場較大。現在絕大多數天文望遠鏡都采用這種形式。按物鏡的結構,望遠鏡分為三大類:用透鏡作物鏡的稱為折射望遠鏡,用反射鏡作物鏡的稱為反射望遠鏡,兼用透鏡和反射鏡作物鏡的稱為折反射望遠鏡。

  用於觀測地面目標的望遠鏡,一般口徑為幾厘米,放大率為幾倍到十幾倍。為瞭獲得正像,常在物鏡和目鏡之間加入兩塊轉像直角棱鏡,觀測地面目標的雙筒望遠鏡就常用這種結構。天文望遠鏡在光學原理上與觀測地面目標的望遠鏡並沒有區別,隻是口徑大、倍率高和允許倒像。由於受到衍射、天文寧靜度和望遠鏡本身的缺陷(像差、加工誤差等)的限制,望遠鏡的角分辨能力並不能隨著放大率的增加而無限提高,安置在地面上的望遠鏡,目前達到的最小分辨角約為十分之幾角秒。

  從1609年伽利略創制第一架天文望遠鏡,到照相術開始應用於天文觀測之前的二百多年間,望遠鏡是供目視觀測的。照相術應用於天文觀測以後,用作照相的望遠鏡,直接在物鏡的焦面上放置照相底片,這種望遠鏡實際上就是一架大型照相機。在這種情況下,底片上物像的線長度是和物鏡的焦距成正比的。照相底片所對應的范圍,稱為視場,一般仍以角度來表示,可用視場的大小與物鏡的結構有關,它主要受像差的限制。望遠鏡物鏡的口徑D和焦距f之比,稱為相對口徑,也稱為光力,常記為A,它的倒數稱為焦比。對於面狀天體(如像大於底片顆粒的星雲、星系,特別是包括底片上的天空背景)像的照度和A2成正比,而不再與D有關。對於線狀天體(如在焦面上移動的像寬度小於底片顆粒的人造衛星、流星),像的線照度與AD成正比。對於點狀天體(如像小於底片顆粒的恒星)像點的總能量與D2成正比,而不再與A有關。照相時,根據不同對象選用口徑、相對口徑和視場適當的望遠鏡。

  用作目視觀測的望遠鏡稱為目視望遠鏡。用作照相觀測的望遠鏡稱為照相望遠鏡或天體照相儀。隨著更多的輻射探測器,如光電倍增管、光電成像器件等的出現,以及為瞭各種專門目的如光譜分析、光電測光等,在現代天文觀測中,主要已不再依靠肉眼和使用目鏡瞭。另一方面,人眼能觀測到的隻是波長從4000~7000埃的一小段輻射,由於適用於不同波段的望遠鏡,如射電望遠鏡、紅外望遠鏡、紫外望遠鏡、X光望遠鏡等的出現,現代天文觀測已遠遠超出上述范圍。其中用於可見光和近紅外、紫外波段的望遠鏡,稱為光學望遠鏡。在現代,天文望遠鏡的定義應為:收集天體輻射並形成它的像的儀器。而作目視觀測的天文望遠鏡隻是其中的一個特例。

  為瞭收集更多的輻射,對天體作更仔細的研究和觀測更暗弱的天體,最重要的是增大望遠鏡的口徑。現代最大的光學望遠鏡的口徑是6米,最大的可跟蹤拋物面射電望遠鏡的口徑是100米。望遠鏡的分辨本領,受到衍射、天文寧靜度和望遠鏡缺陷這三方面的限制。增大望遠鏡的口徑,采取多口徑幹涉,將望遠鏡發射到空間去,把望遠鏡設計和制造得更精良,都是努力的方向;此外,發展中的斑點幹涉測量、主動光學和信息處理等技術,也在進一步打破上述限制(見天文像的復原)。

  用天文望遠鏡觀測運動中的天體,不僅要對準觀測對象,而且往往需要以很高的精度(對光學望遠鏡來說是十分之幾角秒)進行跟蹤。要達到這樣高的精度,望遠鏡的機械結構必須十分精密。表面幾何形狀準確到幾分之一到十幾分之一波長的鏡面,也需要由機械結構來支撐,並在轉動中保持鏡面有這樣高的精度和系統的準直。在望遠鏡獲得天體像後,還需配置和更換稱為終端設備的各種探測器(如各種照相底片、光電倍增管、光電成像器件等)和專門儀器(如分光儀、光電光度計等)。現代的天文望遠鏡往往配置有電子計算機,以精密控制望遠鏡的運動,進行自動觀測和數據的實時處理。

  

參考書目

 H.C.King,The History of the Telescope,CharlesGriffin,London,1955.

 G.P.Kuiper ed.,Telescopes,Univ.of Chicago Press,Chicago,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