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目蜥蜴科的1屬。頭頂具對稱排列的大鱗,背部起棱大鱗排成縱行,腹部大鱗近方形。大腿腹面近肛側有鼠蹊窩1~5對。受到強烈幹擾時,尾易自截,斷後又能再生。體背綠褐色,腹面灰白色,體側下方綠色。剛孵出的幼蜥尾下常為紅褐色。體細長,約50~60毫米,尾細長,為體長的兩倍以上。世界已知約10種,分佈於越南、緬甸、印尼、日本、朝鮮及蘇聯西伯利亞。中國有6種、常見的有北草蜥(見彩圖)、南草蜥和白條草蜥,主要分佈於華中、華南及西南地區。北草蜥棲息於海拔180~17750米的丘陵、平原和山區的茂密草叢中或矮灌木林間,受到驚擾則迅速逃遁,在杭州地區的活動時間和食性是:4月初在11點前後最多,8月間每天9~11點和15~16點見到的個體較多,10月底在12~13點數量最多。以昆蟲為食,春季主要吃蝗蟲、卷葉蛾幼蟲、鼠婦和地花蜂;夏季主要吃直翅目昆蟲(如蝗蟲、螽斯)、也吃尺蠖蛾幼蟲和鞘翅目昆蟲。8月下旬在福建武夷山采到北草蜥的卵,每窩4~6枚,卵圓形,乳白色,卵徑9~11毫米×11.5~14.5毫米。剛孵出的幼蜥全長74~82毫米,尾長51~60毫米。

北草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