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醌的一類衍生物。廣泛存在於綠色植物中,由苜蓿中分離得到的稱維生素K1

;從魚粉裏得到的稱維生素 K 2

  

,它是細菌的代謝產物。二者都可人工合成。以上兩種化合物中的烴基長鏈並非必要的,下列兩個合成的化合物也有維生素K的作用,並在臨床上應用:

維生素K3因其對粘膜有刺激性,現已較少使用,而常用它與亞硫酸氫鈉的加成產物2-甲萘醌亞硫酸氫鈉(結構式如

)。此化合物對粘膜無刺激 性,溶於水,但不如維生素K 4穩定。維生素K 4也溶於水,在體內與血清酯酶作用,失去兩個乙酰基,而後被氧化成2-甲基-1,4萘醌(維生素 K 3),進而在肝臟中轉化成維生素 K 2

  性質 維生素K對酸和熱穩定;遇堿容易分解;對光極敏感,經光照即失去活性,可能是由於形成瞭二聚體:

  生理作用 維生素K的作用是在肝內控制凝血酶原的合成,並能促進某些血漿凝血因子在肝中的合成。對它的作用機理還不太清楚,一般認為肝細胞中有一種酶需要有維生素K作輔酶才能合成凝血酶原。維生素K分佈於體內各個器官,在心臟中的濃度較高,這對細胞呼吸和氧化磷酸化有利。人體一般不缺乏維生素K,食物中已有足夠的含量。還能由腸道內的細菌合成,並可被吸收利用。但長期服用腸道殺菌劑時,腸內細菌合成維生素K的量減少,會造成維生素K缺乏。這時,凝血時間延長,皮下、肌肉及胃腸道內常有出血現象發生,須補充維生素K來冶療,但醫治因肝炎引起的出血時,效果較差,肝硬化出血時服用維生素K無效。肝膽汁性疾患及術前預防出血可用維生素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