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鈷胺素或氰鈷胺。為一種含鈷的維生素,分子式C63H88N14O14CoP。它存在於肝、酵母和肉類中。1926年G.R.邁諾特和W.P.默菲發現肝臟提取液對於惡性性貧血有醫療效力,從而發現維生素B12

  性質 維生素B12為紅色針狀晶體(見彩圖);

維生素B12(放大28倍) 易吸潮,在空氣中放置約可吸收12%的水,吸水後很穩定;210~220℃變黑,300℃也不熔;溶於乙醇,微溶於水(1:80),不溶於丙酮、乙醚、氯仿。

  制法 通過放線菌如灰鏈黴菌等可大量合成維生素B12,工業上利用此類菌的培養液生產維生素B12。維生素B12的全合成已於1973年由R.B.伍德沃德完成,這在有機合成上是一件非常突出的工作。

  生理功能 維生素B12是人體組織代謝過程中所必需的維生素。人體內維生素B12的平均總量約2~5毫克,其中50%~90%貯存於肝臟內,在機體需要時,釋放入血液中,形成紅細胞。長期缺乏維生素B12會導致惡性貧血。維生素B12是組成輔酶的成分,參與合成嘌呤、嘧啶、核酸和蛋氨酸等;並可使甲基轉移,而促進膽堿的合成;同時可增加糖元的合成,從而有消除肝臟脂肪的作用。因此,臨床上常用為治療肝病的藥物。

  人體每天約需維生素B121微克,每天食物中能提供2微克,即可保證正常的需要。維生素B12的缺乏主要是由於腸道吸收不良;特殊情況下人體需要量的增加(如妊娠),也是維生素B12缺乏的常見原因。補充時應采用註射給藥。

  維生素B12中的羥鈷素可與氰化物反應,生成氰鈷酸,從而能消除氰化物的毒性。因此,維生素B12缺乏者對氰化物的敏感性比一般人高。

  維生素B12主要用於治療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其中對惡性貧血療效較為顯著。此外,臨床上也常用維生素B12治療神經炎、神經萎縮等神經性疾患及病毒性肝炎,但療效尚未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