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醇和甲醛的縮合物。聚乙烯醇與醛的縮醛化反應可能有反應式(1)~(3)三種。一般,縮醛化反應主要在分子內部進行,生成六元環結構,如式(1)所示,但是分子之間的交聯反應以及生成五元環縮醛化物的反應也會發生,如式(2)、(3)所示。

(1)

(2)

(3)

  聚乙烯醇縮甲醛的性質和用途,隨著聚乙烯醇原料、制造方法和縮醛化程度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別。工業上最主要的用途是制作維綸纖維。

  維綸纖維是由完全醇解的聚乙烯醇合成的,它的平均聚合度為1700~1800。1924年德國W.O.赫爾曼和W.黑內爾首先制得瞭聚乙烯醇,1934年德國制得瞭水溶性聚乙烯醇纖維,1938年日本櫻田一郎研究成功熱處理和縮醛化技術,提高瞭纖維耐水性,擴大瞭在紡織工業中的應用范圍。1948年維綸纖維問世,1950年日本建成瞭第一個生產裝置,此後產量迅速上升。60年代以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國、聯邦德國、蘇聯、南朝鮮等相繼生產,目前以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日本的產量最大。

  工業上維綸纖維的制造是將聚乙烯醇溶於水中,制得15%左右水溶液,通過0.07毫米左右孔徑的噴絲頭,在飽和的硫酸鈉水溶液凝固浴中制得纖維,再經拉伸及熱處理,提高強度及耐熱水性;然後在催化劑硫酸存在下,與甲醛進行縮醛化反應,溫度約70℃,時間20~30分鐘,經水洗,上油即得維綸纖維。維綸纖維有短纖維、絲束及長絲等品種,其中以棉型短纖維及絲束最為普遍。

  維綸纖維相對密度1.26~1.30,軟化點220~230℃,水中軟化點110℃;棉型短纖維的纖度1.4旦(定長9000米質量1克為1旦);幹濕強度分別為5.4克力/旦、4.3克力/旦,幹濕伸度分別為16.5%、17.5%,楊氏模數550千克力/毫米2,彈性恢復率(3%)70%。維綸纖維的特點是強度高、韌性好、耐磨、耐酸堿、濕強度高、不怕黴蛀等;缺點是彈性、染色性和尺寸穩定性較差。維綸纖維主要用來制作衣服,也可用於制造各種纜繩,帆佈,農用防風、防寒紗佈等。

  聚乙烯醇縮甲醛除用於維綸纖維外,還可用作發泡劑、研磨材料、膠粘劑、電氣絕緣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