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每吸收100電子伏電離輻射能量所產生或損耗的粒種數,表示輻射化學產額。粒種包括分子、原子、離子、自由基等,如G(H2)表示介質每吸收100電子伏能量,生成氫分子的數目。這一概念是美國化學傢M.伯頓於1952年提出來的。為瞭區別輻射化學反應中的最終產物及初級產物的產額,分別以G(X)表示最終產物的產額,GX表表示初級產物的產額。對於介質吸收瞭電離輻射能量後,消耗掉的粒種數,則以G(-X)表示。如G(-H2O)表示介質每吸收100電子伏能量,分解的水分子數。

  各種物質 G值的大小,常與射線的能量和種類有關。例如,用0.4摩/升硫酸配制的10-3摩/升硫酸亞鐵溶液,空氣飽和後用不同的射線輻照,所得G(Fe3+)有很大的差別:鈾235裂變碎片輻照時,G(Fe3+)=3.0±0.9;釙210α射線輻照(5.3兆電子伏,內源)時,G(Fe3+)=5.1±0.1;0.1兆電子伏的X射線輻照時,G(Fe3+)=14.2;用鈷60γ射線、5~10兆電子伏的X射線或1~10兆電子伏的電子束輻照時,G(Fe3+)=15.6。

  

參考書目

 F.H.Attix,et al.,ed.,Radiation Dosimetry.Vol.2,2nd ed.,Academic Press,New York,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