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膽固醇。為一種重要的動物甾醇,分子式C27H46O。存在在於動物的腦、脊髓和油脂中,為膽石的主要成分。膽甾醇為白色結晶;熔點148.5℃,比旋光度[α]D20-39.5℃(氯仿);不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通常,膽甾醇與膽烷醇、麥角甾醇和膽甾-7-烯-3β-醇共存。膽甾醇是乙酸經生源合成產生的,在體內可降解,轉化為膽酸類和甾族激素。不少研究證明,體內膽甾醇代謝發生障礙時血液中膽甾醇含量增加,可導致動脈硬化和膽結石等癥;也有一些學者認為,血液中含有適量的膽甾醇有利於防止癌癥。

  膽甾醇的膠態溶液在20℃時受分子態氧的作用,可以自氧化,生成互為差向異構體的7-羥基膽甾醇和7-酮基膽甾醇;其水溶液經X射線照射後生成膽烷-3β,5α,6β-三醇和7-酮基膽甾醇;與氯加成得到5α,6β-二氯膽烷-3β-醇,其異構體5α,6α-二氯膽烷-3β-醇卻是膽甾醇與二氯碘苯作用得到的產物;在常溫和氯苯溶液中,5α,6α-二氯膽烷-3β-醇可緩慢地轉化為熱力學穩定的5β,6α-異構體;將3-膽甾基氯化鎂氧化後水解,產生膽甾醇與其3α-差向異構體的混合物,前者可與毛地黃苷元生成沉淀而與後者分離。人體皮膚中存在著7-去氫膽甾醇,紫外線照射後可轉化為維生素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