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菊科植物除蟲菊花中分離出的殺昆蟲活性成分。它是多種除蟲菊酯類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為除蟲菊素Ⅰ和Ⅱ,1924年由L.盧齊卡和H.施陶丁格分離得到。

  除蟲菊素Ⅰ:分子式C21H28O3;為粘稠液體;沸點146~150℃(0.0005毫米汞柱),比旋光度[α]D20-14°(異辛烷);不溶於水,能溶於乙醇、石油醚、四氯化碳、二氯甲烷、硝基甲烷等溶劑;半數致死量為1.2克/千克(大白鼠口服)。其縮氨脲衍生物的熔點114~146℃。除蟲菊素Ⅰ暴露於空氣中易氧化而失去殺蟲活性,因此必須避光冷藏。

  除蟲菊素Ⅱ:分子式C22H28O5;為粘稠液體;暴露於空氣中易氧化失效;沸點192~193℃(0.007毫米汞柱),[α]峉+14.7°(異辛烷-乙醚);其溶解度、化學性質和毒性大致與除蟲菊素Ⅰ相似。

  除蟲菊素是高效且公害較小的殺蟲劑,農業上需要量極大,目前主要靠合成類似的擬除蟲菊酯類代用。中國合成的擬除蟲菊酯類農藥有殺滅菊酯等,已能大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