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床地質學傢。1929年8月21日出生於遼寧鞍山市,1987年12月28日病逝於從非洲、西亞歸國的途中。1953年畢業於東北地質學院。1957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礦床研究生班。曾任長春地質學院教授,吉林省地質學會理事長,國國際地質對比計劃第91項中國工作組組長,第247項國際工作組聯合主席、第一主席等職。張秋生長期從事早前寒武紀地質和成礦作用的教學與研究。60年代從事江蘇海州磷礦床成礦規律和遼寧翁泉溝硼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在我國首次發現瞭鈰硼矽石。70年代他對中國東秦嶺地質歷史、變質地質及成礦作用作瞭全面、系統的論證,提出多期變質-變形和強期變質-變形的觀點,並發現瞭古生代蛇綠巖套。80年代他深入研究遼寧東部早前寒武紀地質及礦產和遼東半島早元古宙鉛鋅地質等,發現中國東北、華北早元古宙起始時間的非等時性特征,提出不同類型地殼樣式及其對礦床或礦床組合控制的觀點,以及前寒武紀時期的一種特殊的優地槽建造──“遼吉巖套”。他的《中國早前寒武紀地質及成礦作用》(1984)專著獲1987年國傢自然科學四等獎。其他主要著作還有《中國江蘇海州朐山系花崗巖化作用》(1958)、《中國東秦嶺變質地質》(1980)、《礦源與成礦》(198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