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接觀察和綜合整理的地質資訊系統地用文字和圖表編制而成的記錄。地質編錄是地質勘查和地質科學研究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地質編錄按照工作階段可以分為2種:①原始地質編錄,指在野外對地質體和地質現象用文字、素描、圖表、照相等方式所做的記錄;②綜合地質編錄,指對原始地質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整理而成的文字、圖表等。地質編錄按照內容可以分為地質填圖編錄、探礦工程地質編錄和採樣編錄。

  地質填圖編錄 是完成任何比例尺的地質調查任務的基本手段(見地質填圖),包括地質剖面編錄、地質路線和地質觀察點編錄。

  沿著某一個方向把具有一定深度的切面(斷面)的地質體和地質現象表示在圖上,稱為地質剖面圖(圖1)。

對地質剖面上所顯示出的地質體和地質現象進行的觀察和記錄,即為地質剖面編錄。在野外實地測量編制地質剖面圖時,一般要選擇 地層出露比較完整、能基本反映填圖區內地質體的主要地質特征、具有代表性的路線和區域。通過實地測制地質剖面,劃分地層分層界線,確定填圖單位;進行詳細的巖性描述,系統地采集巖石、 礦物標本;測量地質體的產狀;在未變質和淺變質地層中尋找和采集 化石;並根據填圖任務的要求采集有關的分析測試樣品。在必要的時候還需進行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測量。

  在地質填圖中,需選擇合理的路線和控制點進行系統的野外地質觀察。地質路線和地質觀察點編錄內容有:標定觀察路線和觀察點的位置,觀察、描述露頭地質和地貌,測量地質體的產狀要素以及其他構造要素,采集 標本和樣品,追索和填繪地質界線,畫信手剖面圖和地質素描圖(圖2)以及攝影等。地質觀察點的作用是準確地控制地質界線或地質要素的空間位置,使原始的文、圖資料與實地位置相符合。地質路線和地質觀察點的編錄形式,除傳統的野外記錄本編錄方式外,為便於野外資料和數據的電子計算機處理,還有采用記錄卡片的形式,即把所觀察到的地質現象用預定的符號或代碼標在特制的卡片上。

  探礦工程地質編錄 礦產普查勘探中對所實施的工程進行的原始地質編錄。包括:①坑探地質編錄,簡稱坑探編錄,指對坑探(包括槽探、井探)工程揭露的地質礦產現象所進行的描述和記錄,並要編制坑探工程展開圖,以表示各種地質現象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之間的空間關系和變化情況。②鉆探地質編錄,又稱鉆孔地質編錄。其內容包括:回次進尺,巖(礦)心采取率,巖性描述,分層孔深,分層厚度,標志面與巖心軸的夾角,鉆孔彎曲度和孔深測量;簡易水文地質測量、地球物理測井(見鉆孔地球物理勘探)等資料的編錄;並按設計要求采集各種標本和樣品;編繪鉆孔柱狀圖和鉆孔地質剖面圖,以反映不同深度各種地質現象和各類巖石(礦石)的特征及其在鉆孔中顯示出的厚度。

  采樣編錄 又稱樣品編錄,在地質勘探工作中對采集的各類樣品所做的編錄。在地質調查過程中,為瞭瞭解和解決有關的地質、礦產及其他工程技術問題,需對巖層、巖體、巖石、礦石、礦物、水點,土壤和松散沉積物等采集適量樣品,進行分析化驗和測試鑒定,以取得必要的原始數據和資料。采樣(取樣)編錄工作包括:對采樣地點的觀察、描述和編制采樣平面圖;按樣品種類進行統一編號登記;對樣品加工過程的記錄和檢查;對各類樣品的分析、測試與鑒定結果進行整理、登記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