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間上和成因上與堿超基性雜巖體有關的、主要由碳酸鹽礦物組成的火成巖。carbonatite一詞由挪威地質學傢及礦物學傢W.C.佈勒格於1921年正式引入地質文獻。

  巖石呈淺灰至灰白色;粒狀結構,細至粗粒,有時呈巨晶結構;常為塊狀構造,有時見原生條帶、球粒和球體構造。化學成分特殊,與一般矽酸鹽巖漿巖相比,富CaO及CO2,貧SiO2Al2O3;與沉積碳酸鹽巖相比,富SiO2及Fe、Mg、Al、Ti、P等的氧化物,而CaO及CO2較低。主要組成礦物為方解石、白雲石及鐵白雲石,偶爾見菱鐵礦。此外,還富含多種(180種左右)次要礦物和副礦物,如輝石類、金雲母、磷灰石、天青石、鈰族稀土氟碳酸鹽礦物、磁鐵礦、鈮鉭礦物、鈾釷礦物、螢石、碳矽石等。一般根據所含碳酸鹽礦物分為:方解石碳酸巖、白雲石碳酸巖、鐵白雲石碳酸巖和菱鐵礦碳酸巖等。碳酸巖主要呈中心型侵入雜巖體產出,產狀有中心巖株體、環狀、錐狀及放射狀巖墻、巖床、巖流及巖被等。已知中心巖株由頂到底達1萬米。碳酸巖常發生強烈分離結晶作用、熔離作用和堿交代作用。碳酸巖的分佈與深斷裂有關,主要產於古老地臺邊緣斷裂系及褶皺帶內中間地塊斷裂帶。空間上它經常與堿性巖-超基性雜巖體或金伯利巖共生。除南極洲外,所有大陸都有碳酸巖的分佈。成因說法不同,有下列幾種:①超基性巖漿衍生的碳酸鹽巖漿結晶生成;②堿超基性巖漿分離出的富CO2熱液交代堿性巖或超基性巖生成;③富CO2的含礦熱液充填圍巖裂隙形成。碳酸巖伴生的礦產種類多,這是它與其他巖漿巖的重要區別。主要礦產有鈰族稀土、鈮、鈾(釷)、鐵、鈦、磷、銅、鉛、鋅、蛭石、螢石及碳酸鹽原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