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學傢。字壽田。1892年12月28日生於河北吳橋,1952年6月4日逝世於北京。1916年畢業於北京農商部地質研究所,1926年獲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碩士學位,1927年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碩士學位。回國後歷任北京地質調查查所技正,北平研究院研究員,北洋工學院、北京大學、西南聯合大學、雲南大學等學校的教授,雲南易門鐵礦局局長,全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礦產探勘局局長。譚錫疇早年調查華北地質,在山東采獲的重要的白堊紀恐龍、魚和植物化石,是中國地質學者的首次發現。他在1924年編制的《北京-濟南幅地質圖(1:100萬)》是中國地質學者自編的第一幅大面積地質圖。他發表的有關泥裂及其他沉積構造的論文是國內最早的沉積學論著。20年代末,他進入四川、西康地區調查,歷經險阻,完成瞭多幅1:20萬路線地質圖。這是中國地質學者最早完成的西部山區地質工作。他在四川盆地作瞭石油和鹽礦的調查研究,取得瞭對川康地區地質輪廓的認識。主要著作有《山東省蒙陰、萊蕪等縣的晚古生代地層》(1923)、《四川和西康地質史概要》(1937)和《世界工業礦產概論》(194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