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羅多德

  古希臘地理學傢、歷史學傢。約西元前484年生於小亞細亞的哈利卡納蘇斯,約西元前430至前420年之間去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在不到30歲時,進行瞭一次歷時10年的漫遊,到過義大利半島南部、黑海沿岸、波斯(今伊朗)、敘利利亞和埃及等地,並沿尼羅河上溯到第一瀑佈。根據漫遊的直接觀察和搜集的資料,寫成9卷的《歷史》(又稱《希臘波斯戰爭史》)。此書內容廣泛,其中包含豐富的地理內容,記述瞭近20個民族聚居地區的江河湖海、山川地形、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政治、經濟等情況,同時也雜有一些神話傳說。希羅多德認為全部歷史都必須用地理觀點來研究,而一切地理也必須用歷史觀點來研究。認為尼羅河谷地是由埃塞俄比亞帶來的泥沙堆積而成,尼羅河三角洲是泥沙沉積形成,提出尼羅河水源及夏季洪水規律的假說;主張亞洲和非洲的界線不能以尼羅河劃分,應以紅海為界線,這是研究區域界線的最早論說之一;還指出風總是從冷的地方吹向較熱的地方。他把地球視為一個橢圓形的平面,其上覆蓋著球形的蒼穹。由於希羅多德著作的影響,使地理學在一段時間內處於歷史學的從屬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