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類文化的空間組合,人類活動所創造的文化在起源、傳佈方面與環境的關係的學科。文化是指人類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具有歷史的延續性,同時在地球上佔有一定的空間,是人類社會環境的組成部分。文化地理學的研究,旨在探討各地區人類社會的文化定型活動,人們對景觀的開發利用和影響,人類文化在改變生態環境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該地區區域特性的文化繼承性,也就是研究人類文化活動的空間變化。它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也是文化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發展簡史 1822年,C.李特爾便對人類文化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發生瞭興趣。幾十年後,F.拉采爾倡議研究人類文化地理,提出瞭“人類地理學”一詞,論述瞭歷史景觀,認為文化地理區是一個獨特集團的、各種文化特征的復合體,而且很重視對文化傳佈的研究。與此同時,P.維達爾-白蘭士在19世紀末提出生活方式的概念和人類文化及其地理影響的思想。20世紀初,美國人類學傢A.L.克羅伯認為地理因素替代時間居於突出地位。在他的這一思想和早期的文化地理學思想影響下,C.O.索爾提出瞭關於文化地理的重要論點。主張用文化景觀來表達人類文化對景觀的沖擊。他認為文化地理學主要是通過物質文化要素給地球表面打下的烙印來研究區域人文地理特性,文化景觀既有自然景觀的物質基礎,又有社會、經濟和精神的作用。他還強調人文地理學是與文化景觀有關的文化歷史研究。受索爾影響的美國文化地理學者們被稱為文化地理的伯克利學派。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文化地理的研究除瞭對文化景觀、區域文化的歷史的探討之外,瑞典地理學傢T.哈格斯特朗將空間擴散分析法應用到文化傳播的研究中,形成瞭文化地理的瑞典學派。中國文化地理的思想起源很早,歷代各類著作、方志中有大量文化地理資料記載,但很少有人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目前,中國歷史學傢、民族學傢、人類學傢等隻從本學科研究的需要出發考慮文化的地區差異和文化起源的地理背景,歷史地理學、聚落地理學、地名學等地理學研究中亦有所涉及,但文化地理學尚未成為獨立研究的學科。

  研究內容和方法 目前文化地理學主要研究以下課題。

  ①文化景觀。包括不同區域的文化景觀差異、形成過程以及形成因素的研究。聚落是組成文化景觀的一個主要部分,文化地理學對房屋的形式、佈局以及它們同交通、建築材料、田地類型、自然障礙和自然資源的關系等作瞭很多研究。

  ②文化的起源和傳播。研究文化源地的地理背景並不等於說為文化源地的產生找尋地理的答案,因為地理條件僅僅提供某種產生文化的可能性。文化源地與定居灌溉農業有關。索爾主張文化首先在農業最早取得成就的地方發展。每個文化源地發展的結果又有很大區別。由於移民、領土擴張和商業往來,不同文化常發生混合或替代,文化地理學研究它們之間傳播交流的路線和過程、文化中心的變遷、傳播的方式、文化區的擴大和進退等。研究范圍包括生產工具的形式和應用、植物和動物的馴化、農業體系、民族的分佈、語言文字的傳播以及宗教的價值和信念等等。(見文化過程、文化演進、文化擴散)

  ③文化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人類活動把自然景觀逐漸轉化為文化景觀,從而改變瞭人類所處的生態環境。從生態學的角度探討人類活動改變自然環境的過程。文化地理研究者認為環境的估價是由文化決定的,人們依靠科學技術影響自然環境,依靠他們對環境的價值觀念調整生態系統,可以以文化為基礎來研究人與自然之間生態環境變化。這一概念稱做文化生態學,它與人類生態學大致相同,但更強調文化的作用。

  ④文化地理區和文化區。地球表面盛行一定文化特征的地區。一個文化區具有一個特定的文化體系,包含許多文化綜合形成的文化復合體。劃分文化區並確定其界限,探討當前的和歷史時期的文化區,研究文化區的演進過程及其內涵,其范圍可包括全世界,也可限於個別國傢或地區,都是文化地理學的重要內容。

  ⑤環境的文化評價,即地理環境在文化發展中的作用。如探討古文化中心的地理環境,近代文化發展與溫帶氣候的關系等。有些學者過於強調環境對文化的作用,如E.亨廷頓強調人類文化進步主要取決於氣候,溫帶氣旋區遠比地球上其他地區為“優越”,認為西歐和北美具有促進文化發達的理想氣候。英國的F.馬卡姆所著《氣候與國力》(1947)中,認為地中海文化從埃及、希臘到羅馬,是冰川後退以後幾千年氣候變遷的結果。這種環境決定論曾為地理學傢所拋棄,歷史學傢也曾不再為人類文明尋找地理的答案。但是自然環境對社會發展有推動和延緩的作用,所以作為影響因素的一個側面也還是值得研究的。

  ⑥構成文化的語言、民族、民俗、宗教等方面的地理研究。雖然文化地理學的文化概念一般是指物質文化,但目前已包容一定的作為社會集團的文化標記或組成工具的非物質文化。形成語言地理、民俗地理、民族地理、宗教地理等。

  盡管文化地理學的主題比較分散,但研究分析問題的方法比較一致。景觀研究在小區域主要依靠直接考察和形態分析,具有經驗的、觀察的和歷史的研究特征。從大范圍講,文獻資料更為重要。廣泛收集文獻和實物的第一手資料,從而進行整理排比和分析論證。

  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從內容來說,文化地理學的研究是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和自然地理學的多變的復合。由於一個地區的文化體系有它的歷史傳統,歷史地理學與文化地理學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它們之間可以互相補充,形成文化-歷史地理,但文化地理學對歷史地理學的依靠更多。由於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文化地理學和社會地理學有互相交叉的研究課題,所以歐美國傢有時將兩者合稱為社會文化地理。從它的研究內容來說,就是狹義的人文地理學。文化地理學與經濟地理學有共同的研究對象,但側重不同。例如對農業,文化地理著重研究它對人類生活方式所起的作用,勞動工具的起源和傳佈,以及農業景觀的形成等,而農業地理學著重研究農業生產地域分異規律。此外,政治地理學研究常常要涉及文化地理學的內容。聚落地理學、城市地理學同文化地理學也有許多重疊的研究領域。

  

參考書目

 C.E.Zimolzak,C.A.Stansfield,Jr.,The Human Landscape:Geography and Culture,Charles E.Merrill Publ.Co.,Columbus,Ohio,1979.

 J.E.Spencer,W.L.Thomas,Introducing Cultural Geography,2nd ed.,John Wiley and Sons,New York,1978.